蛇 孽 - 俞曉群

蛇 孽 - 俞曉群

在國人觀念中,龍與蛇密不可分。直到今日,蛇仍有小龍之稱。先人用五行為世間萬物分類,幾乎將二者等同對待。所以在五行占卜中,有「龍蛇之孽」一項,歸於金木水火土同時發生變亂時,世間出現之怪異現象。在這裏,兩者占驗功能似乎沒有區別;所不同者,龍為虛擬之物,蛇卻是一種真實存在。其實不然,細細分析,龍與蛇還是有不同之處。
《春秋左傳》善記世間自然現象,但對龍蛇記載很少。其中真龍現身,只有一次。即昭公年間,有龍騰躍於鄭國一個潭淵中,眾人希望通過祭祀消除災難,祈福天下。子產卻說,我們爭鬥時,龍並未關注;龍爭鬥時,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呢?況且潭淵是龍生活處所,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漢代儒生卻認為,這表示鄭國弱小,眾心不安,所以才有龍鬥現象產生。
附言一句,以龍在中國文化中重要地位,《左傳》記載只有一次,而且子產解說如此平和,這一現象很值得探究。它是與龍為虛擬之物,而春秋時期史官品行端正,堅持秉筆直書有關嗎?而此後史書中,龍就多得不得了了。
關於蛇,《左傳》中有兩段故事。一段是在魯嚴公時,鄭國城南門,城內蛇與城外蛇相互纏鬥,最終城外蛇將城內蛇咬死。這似乎與當時鄭國皇族為爭王位,發生自相殘殺有關。魯國大夫申繻卻認為,妖孽由人而生,不會自己產生出來。如果人行為規範,妖孽就不會興起;人行為失範,妖孽就會出現。
還有一段在魯文公十六年夏天,魯文公母親姜氏住處泉台中,有十七條蛇爬出來,進入魯國,而魯國先君也是十七位。到秋季,姜氏去世。文公非常厭惡蛇,於是毀掉泉台。兩年之後,文公死去,其兩個兒子也為人所殺。對於這段故事,漢代劉向解釋說,本來蛇出現只是預示着女人有難,即姜氏去世,正如《詩經》所云:「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但文公不守規矩,反而去做一些不合情理之事,故而引來兩年之後,家破人亡之禍患。
注意,《詩經》中那句話,認為蛇對應着女人,所以蛇發生變異時,預示着女人之禎祥或禍患。而女人屬陰,顯然這些都與龍之象徵不盡相同,這也是龍與蛇的區別所在。此後史書記載,凡是皇宮中見到蛇,大多與女色聯繫。漢靈帝時,皇帝座位上出現一條青蛇。大臣楊賜上書認為,這是蛇孽,說明帝王沉溺於女色,所謂「善不妄來,災不空發。」因此要想解除禍患,只需要「割艷妻之愛,則蛇變可消,禎祥立應。」
晉武帝年間,司徒府中潛藏兩條大蛇,數年之間,經常有小兒及豬犬失蹤。後來被人們發現,用刀砍死。《宋書》作者沈約認為,司徒是五教之府,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這裏有大蛇潛伏,一定是皇室在五教之上出現問題,導致蛇孽出現。正如漢靈帝時,蛇出現在皇帝座位上一樣,當時楊賜認為源於女色作亂。但此後「魏代宮人猥多,晉又過之,燕游是湎,此其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