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專訪六四遭通緝學生領袖馬少方:還要多久讓冤魂安息?

《蘋果》記者專訪六四遭通緝學生領袖
馬少方:還要多久讓冤魂安息?

【六四25周年】

1989年的六四屠城是中共不容碰的瘡疤,人民心頭的傷。25年過去,天安門母親的心還在流血;廣場倖存者帶着愧疚與責任在中國憲政之路上艱難前行……。《蘋果》記者遠赴美國,及因「六四禁區」而更形遙遠的中國大陸,走訪各界生命因六四改變的人、為守護六四記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尋找六四真相的新一代,看見的是當年被坦克壓碎的民主夢正在石縫中開花。

專題付諸連載前夕,傳來當年廣場學生、律師浦志強等最少五名知識分子參加北京六四研討會後被刑拘的消息……悲憤之餘,心中默念:越不讓說,我們越要說!你要抹去的,讓我們深深銘記。今天,就從當年牽動萬千關心的21名遭全國通緝的學生領袖說起。

【現居中國深圳】
「我從沒後悔參與,歷史讓我們這代人走上街頭,讓人成為人。」六四後公安部通緝21名學生領袖中,至今在內地有7人,其中當年的高自聯常委──北京電影學院學生馬少方在深圳接受《蘋果》專訪時,繼續疾呼還原六四真相。「我們不知道究竟那時多少人被打死,我當年25歲,現在50歲了!究竟還要多少時間,冤魂才能得以安息?國家真正走上大家渴望的人人自由、有人權、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馬少方在深圳接受《蘋果》專訪時,疾呼還原六四真相。羅君豪攝

9歲小孩胸口被打成篩子

「9歲的小孩胸口被打成篩子,那是揮之不去的悲慘記憶。拉到軍車面前給軍人看,當兵的也流眼淚。」馬少方難忘25年前的六四那天走到北京德勝門時,見到9歲小男孩呂鵬的屍體,被大批市民放在三輪車上遊行的情景。另一個在他腦海中反覆重播的是六四凌晨廣場撤退時的畫面:「我們第一排胸口頂刺刀,讓士兵往後退,國際歌聲中大家手拉手。」
遭通緝的馬少方鎮壓10天後在廣州被捕,坐牢三年。學運領袖的標籤令他無論打工還是做生意,都受警察騷擾,為謀生只好隱姓埋名,現在深圳擔任企業顧問。無論做了甚麼精采的品牌策劃,都不能寫上履歷;為媒體寫了關於品牌的文章累計十幾萬字,都不能用真名發表。 儘管如此,他仍不斷為國內民主、維權發聲,包括聯署《零八憲章》。他說:「我們還有甚麽可怕的呢?比起9歲的小孩,比起25年前無辜者的亡靈,我都覺得這25年我應該深深懺悔!」

參與民運的大學生在鎮壓中受傷。

當年廣場上的馬少方(中)與王丹(左)、吾爾開希。

馬少方在2010年劉曉波獲和平獎後,成禁止出境的對象之一。他在深圳住所門口有監控攝像鏡頭,至今每逢六四前夕警察就會上門。《蘋果》專訪在茶館進行,一早在網上約定時間地點,事前不通電話以防竊聽,整個過程像地下黨的接頭。
「1989年我們走上街頭追求的是公民權,今天我們發現依然沒有公民權。每個人被人口化,只知道為一張嘴為肚子而活,所有精神領域都是圍繞欲望,而沒有追求理想。」他感慨中國已經從89年學生聲討的官僚腐敗逐漸走向全民腐敗:「制度選擇決定了資源配置。這是畸形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誠信,這樣的發展是惡夢!」

1989年6月2日,數以萬計民眾聚集天安門廣場爭取民主。

中共屠城後,解放軍士兵和坦克車駐守長安街。

民眾走出恐懼敢提六四

不過,令他欣喜的是近年內地越來越多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普通人,漸漸走出坦克的恐懼陰影,重提六四。「六四20年的時候大家還不敢說,現在經常在飯局上一講起,就會有人說『我也在廣場,當時怎樣怎樣……』拼一段歷史記憶。我想是因為當年的大學生四十不惑了,走出恐懼,也是對當年的行為再次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