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禽流感威脅再升級,在禽鳥中原屬低致病性的H5N6禽流感病毒,在四川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死亡個案。死者是一名49歲男子,病發前曾與病死家禽接觸,其居住的南充市一個養殖戶的雞隻,最近也檢測到帶有H5N6病毒,當局已宰殺相關禽類。本港專家估計,H5N6病毒或與H5N1基因洗牌,變種致可將病毒傳人。
當地撲殺逾千家禽
四川省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昨日通報此宗死亡病例,臨床診斷為急性重症肺炎,與死者有密切接觸人士健康未有異常,但當局並無公佈患者感染及死亡日期資料。經專家初步分析,H5N6禽流感病毒導致人類感染及傳播的風險仍低。
農業部亦公佈,上月23日在南充市南部縣一個養殖戶的雞隻抽驗中,發現一個樣本對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本月3日確認是H5N6亞型禽流感病毒,當局已全數撲殺1,338隻家禽,並進行消毒及監控周邊地區,未發現異常。台灣疾病管制署表示,已與內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這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的死亡病例,已將四川省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為第二級。
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正密切監察內地最新通告的H5N6禽流感死亡個案,病毒是從患者的呼吸道檢測,目前全部新型甲型流感感染,包括H5N6均是本港須呈報疾病。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表示,今次是H5N6禽流感病毒首次由禽類傳人及致死,此病毒並不常見,多在野鳥及鴨發現,雞隻感染也較少見,在禽鳥間屬低致病性,突然傳人或是與H5N1病毒洗牌變異,導致可以由禽類傳人,但需進行基因圖譜分析才能證實。他指出,暫時官方公佈的病人資料不多,但若病人沒有長期病患,又是在短時間內死亡,則顯示病毒具有一定殺傷力,不容忽視。本港未恢復內地活雞入口,暫對市民威脅不大,但長遠仍需研究永久禁售活雞的問題。
H5N6禽流感病毒早於80年代已在禽類出現,於1984年至去年期間,曾於德國、瑞典及美國多個州的禽類及環境樣本中發現。台灣於04年12月曾在台北的候鳥發現帶有H5N6亞型病毒,之後未有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