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炳的抉擇(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天真炳的抉擇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高鐵醜聞如何收拾?政府及建制派現在的策略似乎是「棄韋保張」,窮追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將焦點集中在要他辭職問責,卻力保「太天真」、「太多情」的大個仔局長張炳良,希望容他道歉之後「戴罪立功」,補救「疑中留情」的過失。問題是,公眾收貨嗎?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認為,張炳良道歉已恰當,相信他無動機幫港鐵隱瞞延誤,認為張炳良只是「天真」和「好人」,才「背起無謂的政治風險」云云。說來說去,建制派就是不想以特權法調查事件。
政府也試圖透過親建制媒體影響輿論,放風強調張炳良「往績良好」,又在「比爛效應」下凸出張炳良無論形象和能力,相對其他梁班子成員已算「正常」,潛台詞是「若正常人如張炳良也不幹,情況更不堪設想」。
不過,大家真的相信張炳良只是天真誤事嗎?他不是政壇、官場初哥,出身泛民領導,做局長前歷任立法局、行政會議、大專校長及多項公職,在大學還曾任教公共行政呢。
更重要的是,港鐵前日臨陣修訂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原來去年11月初已向政府匯報跨境隧道無法在2015年完工,但其後副局邱誠武和張炳良仍先後向立法會表示工程可在2015年完成。這除了是說謊隱瞞,還有甚麼解釋?
其實,早在去年五月開始,《蘋果日報》及其他媒體已先後報道高鐵延誤超支的消息。按道理,稍有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會意覺,既然已有知情人士向外爆料,紙一定包不住火。負責任的官員,這時已沒可能盡信港鐵,而是應該發揮監管作用,親自檢討工程的實際進度,並順勢公佈與港鐵就工程進度的判斷分歧,清楚交代如何追回進度,總比今日演變成政治風暴好。但一年多以來,張炳良以至梁政府都沒有選擇開誠布公,而是一味否認隱瞞。
高鐵延誤超支,韋達誠等港鐵高層固然責無旁貸,須問責下台。但張炳良作為問責官員,難道可以道歉了事?
《蘋果日報》今日報道,被視為高鐵關鍵*的「一地兩檢」2021年前也無法落實,更可能隨時難產。日前被問到會否辭職時虛應正「面對抉擇」的張炳良應該撫心自問,「天真」如他,是否還有能力駕馭這頭超級大白象。
*港鐵前行政總裁周松崗曾說:「如果一地兩檢不能在這條鐵路上實行的話,所有從內地去的旅客有可能就要在深圳下車辦通關手續再到香港去。整個快速客運的概念就被打破了,效果就完全沒有了,可以說花很多錢建了一條高速鐵路是白費工夫。」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