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生hea做義工助人康復

港大生hea做義工助人康復

【記者張婷婷報道】「乜都唔識要人幫,成日同同事打牙骹!」僱主或會形容這種員工hea。但由心(heart)出發地hea臻藝術(art)境界,卻成為港大Project HEaRT義工計劃精髓。學生義工每周花兩小時到校園兩間社會企業「開工」,勞煩職員(包括精神病患或長期病患復康人士,或殘疾人士)教導、補鑊;神奇效果是幫助復康人士掙脫社會負面定型為他們帶來的制約與枷鎖,在工作間自信地一展所長。
Project HEaRT的HEaRT字,是hea和art結合成「hea的藝術」,鼓勵學生放慢腳步,騰出空間聆聽自己內心及關心別人。計劃今年2月開始,現有29名學生義工。法律商科雙學位3年級的Celeste和理學院2年級的Karen在新生精神康復會營運的café 330做義工。
Celeste負責沖調咖啡,試過被一位外籍女顧客考起,點了一杯只要泡不要奶的意式泡沫咖啡,同事便教她把打起的奶泡放到咖啡面便成。下次女顧客再來,同事亦放心讓她沖調這特製口味。Karen則負責收銀,惟不及同事熟手,有時需要幫手,同事們態度積極毫不計較。

當同事與校園之橋樑

至於她們有何「貢獻」?就是和同事傾偈,成為店內復康人士通往校園不同角落的橋樑。同事們甚少周圍走動,對校園事物很好奇,好像某夜看到有一班同學練舞,又或那個洗手間最乾淨,他們都想知多一點。有份「照顧」學生義工的Christine,3年前曾患思覺失調,康復後想重新投入社會,在café 330培訓半年,稍後會獲正式聘用。
法律系4年級黃同學和教育學院1年級甘同學則在香港復康力量營運的Power Mart開工。黃同學最初也以為自己到便利店「幫手」,但落到場後卻因自己對運作一竅不通,「分分鐘可能阻到佢哋」。而員工都受過英語訓練,招呼外籍顧客亦毋須繙譯,他可以獨當一面的崗位是在「公平貿易」貨區,向客人解釋貨品背後的意義。
Power Mart楊店長本身患有焦慮症,須定期覆診,但憑着以往做生意的經驗,一年間成為店長。他會細心向義工講解排貨上架的正確位置,舊貨推前新貨放後,及解釋男女顧客選取貨品的習慣。甘同學又留意到店長遇到職員犯錯,會迅速處理,不帶絲毫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