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搶金散戶仍坐艇

去年搶金散戶仍坐艇

【未能甩貨】
有「中國大媽」之稱、一眾追捧黃金的散戶,去年五一假期時掀起的搶金熱潮讓人印象深刻。當時國際金價介乎1,400至1,500美元水平,昨日則處1,310美元水平,未走貨的散戶至今仍「坐艇」。加上去年金價見底後,一直處1,200至1,300美元窄幅橫行,大媽們根本無甩貨機會,就算沽貨賬面仍要蝕錢。
去年4月國際金價大跌,大媽瘋搶金一戰成名,她們與大鱷角力的故事亦被無限放大。金價在4月12日及15日急插,由每盎斯1,550美元跌至1,321美元,令大媽們紛紛被迫「坐艇」至今。

金價恐一年內下試1,050

去年4月時的國際金價與現價相差約180美元,據新華社估計,相等於內地基礎金價每克跌46元,已創1981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若按2013年4月內地黃金總銷量100噸計算,當月購入的黃金至今合計虧損46億元人民幣,估計有低撈金飾的大媽虧損會更多。
多間大行亦繼續睇淡金價,其中高盛認為金價升勢難以持續。該行指美國今年初的經濟疲弱是暫時性,之後經濟加速反彈會打壓金價,重申未來12個月內,金價將會下試1,050美元。巴克萊及荷銀亦估計金價會疲軟。股神畢菲特同樣堅持不買金,他對金價大跌亦不感興趣。上周曾表示「即使金價跌至1,000甚至是800美元亦不會買入」,因他覺得黃金除了看之外,沒甚麼用處。

「中國大媽」源自外國傳媒

【小知識】
「中國大媽」是網絡上引用外國傳媒諷刺內地中年女性搶金而令國際金價波動的一個新興名詞。
美國《華爾街日報》甚至用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這些大媽對黃金的購買力,曾令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