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日本人懂得包裝,不如說他們認真做好品質及每個細節更為貼切。行行出狀元,做小學生生意也堅持他們手做的絕活。以手做小學生書包起家的土屋鞄製造所(下稱土屋鞄),不求年年換新款,反而追求皮革品耐用實際。一個手做書包使用期可長達六年,可見它們賣上數萬日圓也深受日本家長愛戴的原因。這份皮革意志已經走了四十九年,相信他們仍會繼續走下去。
記者:雷福財(部份圖片由品牌提供)
土屋鞄製造所,是以創辦人土屋國男的姓氏再加上日本漢字「鞄」(即袋的意思)所組成,意指賣袋的男人。出生於一九五二年,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土屋先生,中學畢業後便開始於東京做皮革學徒,人生首次做的是小學生書包。十三年後自立門戶,他買了一台二手縫紉機,與兩名職人在一九六五年開設了土屋鞄製造所。以全人手製的學童書包(Randoseru)在日本打出名堂,不賣花巧設計,只重耐用性,皮革能用上六年之久,更提供保養服務,可說是對客人的一個承諾。土屋鞄現時在日本共有十間分店(香港是首間海外店),位於東京總店的更將店舖與工作坊開放式連接,讓客人親身感受職人手製書包及皮革用品的過程,土屋先生希望能「通過皮袋將手工製作的溫暖傳遞出去」。
澳牛皮皺摺自然
憑着數十年的職場經驗及一副工具(皮革刀、錘、鐵鎚、鉗、規尺、縫紉機等)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維持其命脈的皮革。由學童書包以至成人皮革用品,土屋鞄對揀選牛皮也很有要求。其中的松阪牛革來自日本三大和牛之一的松阪牛,牠們含大量脂肪,有時甚至比普通牛多出三倍,但因牛的體格很小,能做出的皮革也不多。然而隨皮革的研製與改良,他們慢慢製作出高質的松阪牛革,矜貴的皮革在打磨後就能回復光澤度。另一較知名的就是Tone Oilnume皮革,也是土屋鞄中最受客人歡迎的物料之一。它以澳洲閹牛(雄牛)的原皮製作而成,不作任何表面加工,製作時須經過三次添加專用油補充油份,並在加工桶中放入皮革讓其旋轉,以產生最自然的皺摺。如是者,皮革使用越久,其紋路會慢慢變淡及變得光滑,色呈暗啞時用乾布輕輕拭擦,便能回復光澤。
由小童走到成人,一塊簡單的牛皮,也可盛載着歷久不衰的堅持。
職人絕活
土屋鞄製造所
灣仔日街6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