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七八十年代尚未富裕,俗稱「白飯魚」的白布鞋成為學生哥及基層工人的「恩物」,時移世易,白鞋廠面臨需求減少而停產,有個別學校建議學童避免穿白飯魚鞋在運動場上比賽,物理治療師亦指白飯魚無法完全保護足踝,尤其加重扁平足負擔,最嚴重致腳部變形,隨時傷上加傷,成為白飯魚加速被淘汰的另一主因。
記者:金敏琍 黃學潤 周子惇
「白飯魚?好少見,未着過」。記者持着「白飯魚」在九龍城區,訪問多名中小學生,他們大多稱只在電視中見過白飯魚布鞋,從未穿過,有學生見到實物時,嫌棄其外形不夠潮。「行街都唔知邊度買,我唔會着咯,(外形)都幾核突!」
現時每對售價僅27元
開設車路士足球學校的香港技術總監山度士承認白飯魚鞋漸被新生代唾棄,「有同學見到其他人着住白飯魚上場,會恥笑佢好渣,但我會同佢哋講唔好咁話人,白飯魚都有好處,例如個波好貼腳,控波一流」。其實白飯魚鞋標榜並非外形,而是一個字——「平」,其中最普遍的金錢牌白鞋,目前每對只售27元左右,但價廉的背後卻隱藏傷腳危機。
對扁平足患者影響大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主席陳娜智用一對白飯魚鞋作測試,她發力將白鞋對摺,發現腳踭位首先變形摺曲,她直指該鞋腳踭外側布料過軟,對腳部承托力不足,鞋底完全平坦。對患有扁平足的學童,由於他們肌肉韌帶已較常人鬆軟貼地,長期穿着該對腳底及外側毫無承托力的白鞋,會加重腳部受力,長期穿上會令進入發育時期的扁平足學童腳部嚴重變形,將來復健時需要更漫長時間,「以後行唔夠一個鐘就話腳攰,甚至腳痛行唔到」。她建議學童應穿上後踭外側有保護性及足弓位有承托力的波鞋,更能保障足部健康。
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坦言鑑於每名學生家庭背景不同,不會硬性規定學生不能穿着白飯魚鞋上體育課,但若舉行籃球或足球正式比賽,為免學生穿上沒有承托力的鞋,與其他對手硬碰硬受傷,會建議他們穿保護性較好的波鞋上場。「對鞋始終係布質,保護性冇咁高,如打籃球時保護唔到腳眼位,做一啲簡單運動係可以,但一做激烈運動係會有危險」。
昔日受盡歡迎的平價白鞋,如今隨着社會變化及需求,正慢慢從正規賽場上淡出,甚至被人遺忘,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