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場仍含豐富磁鐵物

礦場仍含豐富磁鐵物

【歷史悠久】
文獻顯示,馬鞍山礦場早於1905年已見勘探的足迹,並於1949年由日本的大公洋行礦場營運,至76年結業。至今礦場遺址仍保留當年的礦洞、露天採礦場、警衞室及大公洋行辦公樓等;礦場範圍不少石頭仍蘊含豐富的磁鐵物質,活化後,公眾可以動手採礦,更可一睹當年礦工工作時的「工作牌」等文物。

1949年起由日商營運

信義會項目及培訓經理樊文韜稱,礦場是全港唯一高純度的鐵礦,也有赤鐵礦。他稱1949年日本大公洋行負責營運,當年採礦後,物料會運返日本做基建設施,如鐵路等。而大公洋行為方便馬鞍山村村民來往礦場,特別興建一條「平安橋」。另也有資料顯示,礦場首代營運者是華人,但經營不善,最終交由日本公司負責。
信義會活化教堂後,除了呈現當年的礦工生活,更會舉辦導賞團,讓公眾可以由教堂徒步到礦場,體驗當年的生活,亦會展示當時礦工開工時身須出示的「工作牌」。樊文韜又稱,現時礦場範圍仍有不少石頭蘊含豐富的磁鐵物質,「只要攞一塊磁石,在礦場範圍搵一嚿深色啲嘅石頭,就會發現有磁力,好有趣」。
《蘋果》記者

【當年】
馬鞍山礦場是香港唯一高純度的磁鐵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