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物語:揸老牌殼 等財爺到 - 張士佳

Trader物語:
揸老牌殼 等財爺到 - 張士佳

大市陰乾式下望,一個個曾被捧上天的新經濟板塊回歸現實,前陣子,大家仍視調整為低吸良機,但下跌了兩三成之後,陸續有人望而卻步,回歸基本可能更實惠,開始有投資者着眼於一些老牌企業,貪其禾稈冚珍珠,力寶系是其中表表者,老股民多年來唔多唔少都會炒過力寶(226)、力寶華潤(156)、華人銀行呢批股票。那些年金融風暴前,有唔少東南亞財團嚟香港搵食,但九七金融風暴一役,東南亞貨幣急跌,對這一班商家當然有極大影響,當時印尼盾急跌,作為印尼頭三大財團的力寶,自然大傷元氣,一直沉寂了好多年,直至幾年前先可以見得到佢哋蹤影,除咗搞番老本行地產投資外,最令人記得就只係年幾前攪左一隻力寶專選中港地產的ETF(2824),但近日留意他們的一連串行動,就唔多似想在香港再加大發展。
力寶華潤近期以公司轉讓方式沽出力寶中心全層物業,套現2.8億元,更在去年年底出售上海力寶廣場給姊妹合營公司,套現逾8億元,並打算設立商業房托在新加坡上市。
這些動作,雖然唔講得係撤資,但最起碼都係減持香港資產,近日仲出了一份幾特別嘅公告,公佈委任一名外部財務顧問,對集團架構,資產及營運進行策略性檢討。
通告一出,成交已先動,梗係啦,𠵱家出到聲表態擺明車馬話有攪作,雖然只係搞份顧問報告,我就唔信顧問報告會叫你去邊個國家搞先好,用邊team人最fit,人工薪酬合唔合理咁簡單。一份報告正常都應該交代下個公司結構,估值、有無隱藏資產,隱藏負債咁上下,不過其實搞咁多野,最後都係不外乎開三瓣,一係私有化、一係就重整業務、當然最好係賣殼啦。

單係改名已有憧憬

照目前情況來睇,賣殼的機會應該最大,首先母公司力寶剛公告發展韓國賭場度假村,成本不菲,雖然創辦人李文正否認對賭場事業感興趣,反而有意進軍美國房地產,剛亦以3.68億美元買入U.S. Bank Tower,但無論韓國,還是美國,發展也要搵水,以其市值根本與所控資產不匹配,亦無必要擁有咁多間上市公司的殼,你睇吓whatsApp,有時簡單些,價值仲容易釋放。
再睇番幅圖,上年12月市傳前財爺梁錦松(現任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想幫南豐借殼上市,其中一個對象係囝囝力寶華潤,股價一日便爆升四成,傳言一過,無後續消息,理應散散哋,但事隔五個月,市價仍企於當日急升高位之上,實在有違地心吸力 ﹔力寶華潤(156)現在與華潤已無關係,而華潤系近日出事,為免張冠李戴,改名勢在必行,單是改名已可能令人有一番憧憬,當然,這煲佛跳牆可能有排煲,甚至只係煲無米粥,不過,就算最後跑出056、983、687,力寶華潤食唔到賣殼的自摸六番,得番業務重整的三番牌,其實都唔錯喇,老實講,近排大市走勢,有時出少鋪統,就等於食多次糊。總之,我最希望156一役之後,下次響blue bar再見到梁錦松可以再次叫佢一聲「財爺」。

張士佳
註:筆者持有力寶華潤(156)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