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真的會飛,台灣《蘋果》上周五月二日已滿十一周歲。
跟過去十年一樣,公司沒有甚麼慶祝活動。門庭依舊冷落,只有香港《蘋果》及美聯社一如以往送來的兩盆花。不,今年多了一盆,是台灣新聞教育最高殿堂級的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院長林元輝送的,花牌上說:「慶賀台灣蘋果創刊十一周年,請繼續為維護新聞自由、提高新聞品質協力奮鬥。」
大堂冷落,沒有不開心,反而證明香港壹傳媒的「無敵無友,六親不認」文化,台灣《蘋果》傳承了!
想起二十年前,流浪街頭冇得撈,當時任香港《壹週刊》總編輯的沙膽虹,聘請我入《壹週刊》做副總編輯。記得他給我的第一課就是做新聞「無敵無友,六親不認」。
現任台灣《蘋果》總編輯馬維敏,幾年前曾在他的專欄有感而發:「《蘋果》是很難交到朋友的媒體。到這裏工作5年多,應酬大概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原因簡單,《蘋果》太不講人情了,大家逐漸知道,就算和《蘋果》的老闆、主管、員工有私人交情,出了事情,《蘋果》還是照寫不誤,那又何必浪費時間交陪攪和?相較其他媒體社慶,政商界、娛樂圈送的花籃常是排成長龍,《蘋果》社慶整棟大樓只有一樓電梯口孤伶伶地放了一對花籃,香港《蘋果》送的。」
他說:「冷清,很合理,也是現世報。」
哈!現世報?甚麼意思?是種瓜得瓜,求仁得仁吧!
說一點慶祝活動沒有也不盡然!報慶當天,剛好尼爾森媒體讀報調查出爐,《蘋果》閱讀率依然N季第一,照例由公司大宴群臣,每人一客二百大元台幣飯盒。今年適逢報慶,另加五十大元台幣飲料一罐。
是的,雖然我們做新聞「無敵無友,六親不認」,以致門庭冷落。但如果我們因此贏得讀者支持,何妨!何懼!
後記
沒有忘記沙膽虹的教誨,也沒有忘記十一年前董橋社長在我來台灣前的一番話:「此去路遙遙,保重身體緊要。有甚麼問題,隨時打電話回來給我。」
創刊初期,儍儍的,我加一位美術一位印刷主管三人,以為可以在台灣繼承壹傳媒文化,可以在台灣創業開花,結果是老鼠拉龜,揦手唔成勢。打電話給董社,他說:「壹傳媒的文化要植根台灣《蘋果》,不是你一人三言兩語可以的。」說時遲,那時快,兩三日後,香港《蘋果》來了三四十人,進駐編輯部各部門。十一年後,依舊有九人。
幾年後,台灣《蘋果》站穩腳步,董橋來台探視。他跟我說:「好的醜的,孭住佢(台灣《蘋果》)向前行。」
董社孭住香港《蘋果》行了十六年,榮休了,我還要孭台灣《蘋果》多少年?
董社,此去青山水綠,珍重千萬。
逢周一刊出
葉一堅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