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記烏甸尼影展的二三事 - 彭浩翔

【七筆思議】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記烏甸尼影展的二三事 - 彭浩翔

烏甸尼是一個我去得最多的歐洲城市,在這十年來,我大概已去過七次,但不是為了看球賽。坦白說,我不是個標準球迷,除了偶爾在電視新聞體育環節裏,會看一下英超精華片段外,我並不會去捱更抵夜看球賽。因此,這個人口大約有九萬人的城市,雖然他們的球隊是其城市的代表之一,但我跟她的關係,並不是建立在球隊上,而是建立在一個很有趣的電影節上。

與意影迷談劈腿

烏甸尼遠東電影節已舉辦到第十六屆,不知道為甚麼這個意大利城市,會突然對亞洲電影感興趣,也說服到當地政府的支持,辦了一個專門放映亞洲電影的影展。
我和其負責人Sabina是在多年前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期間認識的,之後他們一直都很支持我的電影,自2001年我首部電影《買兇拍人》開始,我的電影就經常被邀請到烏甸尼放映,可是因為當年嘉禾公司的安排有點混亂,莫名其妙的影片去了,卻無人通知我出席。
到2003年我第二部電影《大丈夫》在那邊放映時,我才被邀請出席。記得那次除了Sabina外,我誰都不認識,就跑到去烏甸尼。晚上放映完畢後,他們在附近酒吧安排了派對,我就在酒吧門外,被三個意大利人拉着,並對我說了一堆意大利文,後來好不容易他們找來一位英文較好的來替我繙譯,原來他們之前在烏甸尼看過《買兇拍人》後很開心,知道今年有我的新片放映,所以專程由意大利南部,騎電單車到烏甸尼。他們在看過《大丈夫》後,急着想跟我分享,說這故事在意大利發生的可能性很微,因為意大利女人在結婚後,都會把男人看得牢牢的,我表示不同意,因為我看過的意大利電影,男的大都挺風流。我們就這樣站在酒吧門外,彼此用着有限的英語,交流着關於男性劈腿之心得。這是我對烏甸尼的首次印象。

今年電影節主題是香港之夜,大批電影人因香港電影而聚在一起。

兒時錄影作首映

我認為電影節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跟不同種族的人痛快地聊電影。而烏甸尼遠東電影節跟別的影展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沒有版權交易會,也沒有一些招商活動,因此不會有發行急着去談賣埠版權,也沒人忙着推銷其新計劃,只是純粹的一個電影人聚會,大家在完成作品後,彼此分享和閒聊。而烏甸尼跟釜山或東京電影節之區別,是這個小城鎮並不大,雖然餐廳都很不錯,但選擇不多,加上午餐和晚餐大會都有安排,於是不同國籍的電影人,即使彼此從不認識,都會聚在一起邊用膳邊交流,不像東京電影節那樣,大家都各自分散,急着去表參道買新一季服飾。
作為首個引薦我的電影到歐洲之影展,Sabina和電影節的工作人員一直都對我很好,記得那年他們獲悉《伊莎貝拉》入選為柏林競賽電影時,他們還在烏甸尼的辦公室內,舉行了一個迷你慶祝會。
記得有年Sabina來香港到我的工作室作客,我把我十一、二歲時拍的一些錄像短片放給她看,一面在旁替她解說,看得她和她的同事笑作一團。後來他們也非常大膽地邀請我把這些兒時玩意,拿到烏甸尼作首映。當我告訴與我一起拍攝的家人,表示這些短片將會在意大利作首映時,他們都難以置信。

觀眾睇戲驚到暈

其後2010年我完成了《維多利亞壹號》,他們把該電影選為其開幕電影,可是因為場刊印刷的延誤,結果許多觀眾在完全不知道內容的情況下入場,而根據過往對我電影之熟悉,他們認為一部英文名字為《Dream Home》的電影,應該是一貫的浪漫愛情喜劇,可是在入場後才發現,原來電影是充滿血腥和暴力。在這場世界首映上,據說有三個外國人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分別不適暈倒,其中一人更在暈倒時撞破了頭,結果要被送院縫上八針。我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作為創作人,在後期剪接過程中也看上數百遍,但首次在劇院大銀幕上看到的時候,我也感到震撼。散場時我在門外看到一個中國女留學生,她一面忙着跟我打招呼一面在嘔吐,我都不禁替她難受。但話雖如此,我卻有種惡趣味的滿足感。
雖然我不喝酒,但烏甸尼的紅酒,確是能讓大家相當放鬆,記得有年晚上的派對,有位導演喝得興起,即場跳到台上,脫掉褲子在跳舞。除了紅酒外,咖啡也相當馳名,在烏甸尼廣場的角落處,有家咖啡店Grosmi,他們有着不只是烏甸尼,差不多是全意大利最好的咖啡,他們自家品牌的Arabica 100% Caffe,我們每次都一定會買滿一整個旅行箱回來。
在烏甸尼最開心的,除了看電影外,就是踏着單車在四周的碎石小路上飛馳。烏甸尼不大,只要踏上兩天,差不多就可以熟悉所有街道,因此許多時候,我都會請電影節不用替我安排汽車,反正路途不遠,就向酒店借上單車,直接穿着正裝,騎單車到劇院去跟大家打招呼,然後觀眾繼續看戲,而我則繼續在外騎單車,這也是個很不錯的娛樂。

烏甸尼有家咖啡店Grosmi,他們自家品牌Arabica 100% Caffe,我們每次都買滿一整個旅行箱回來。

難忘龍剛回顧展

烏甸尼電影節對香港電影一直都很眷顧,那年我帶着《維多利亞壹號》來到的時候,剛巧碰上他們為龍剛導演辦回顧展,龍剛導演和他太太也專程由法國來到烏甸尼出席電影節。雖久聞龍剛導演之大名,但其真人還是首次見到,在聚餐時,龍剛導演強烈勸喻我和郭子健,在出席活動時,還是要穿得更正統一點,不能老穿球鞋和短褲,因為我們不單代表着自己,還代表着香港電影。前輩對細節之執着,果然是一絲不苟,我們聽着龍剛的話,實在獲益良多。
今年我又帶着《香港仔》來到烏甸尼,慶幸碰巧今年電影節的主題是「香港之夜」,大批香港導演一併來到這個遙遠的異國小城,我們因為香港電影而聚在一起,這樣的機會連在香港都非常難得,因為畢竟同業都在忙,很難有機會這樣聚在一起交流。
感謝烏甸尼給我們一個這樣聚首一堂的機會。

電影《香港仔》獲邀參展烏甸尼電影節。劇照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