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隻養了十年的巴西龜,小悠以最愛的雪糕口味給牠取名Vanilla。在水族店買回來時,不過一個五元硬幣的大小,隨着女主人的身高由80cm拉長至超過1.6m,Vanilla生長的速度更加驚人,身長超過20cm。沒給牠上磅,但相信屬癡肥一族。這都是我們的錯,整天把牠困在小水缸內,運動量肯定是嚴重不足了。
孩子與動物從來都親近,烏龜雖及不上貓狗般容易討人憐愛,但因為容易餵養,加上性格沉穩、個性內斂,總能打上喜愛寵物排行榜。Vanilla本來有兩名同伴Strawberry和Chocolate,但二龜都英年早逝,餘下Vanilla陪伴着女兒成長。不知是否因為少聽龜話多聽人話,總懷疑牠已得道成仙(別忘了龍鳳麟龜在中國古代是被稱為四靈的),開始現出一點人性。舉例說,一屋五口,牠絕對分得清誰是飼主,只要工人姐姐一走近,牠就發狂似的攀着缸邊、死命向上伸長脖子討食,對我卻總是愛理不理。現在工人姐姐走了,哈!牠竟能在一夜之間轉換忠誠,每次看到我的身影,就同樣擺出那副永遠像冬眠剛過般的飢餓樣子。
烏龜到底智商有多高?生物學家對此莫衷一是,有研究發現水龜有認路能力,把牠與白老鼠分別放進迷宮中,龜鼠競賽中勝出的是龜。雖說求生本能不一定就是智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烏龜跟小孩一樣好玩。美國國家動物園內有一隻名為Pigface、至少活了四十載的巨龜,悶極無聊竟然玩自咬,弄得前肢傷痕纍纍。工作人員於是在池中放下籃球、水泡、軟管等玩具,Pigface很快便學懂用頭頂球、像海獅般衝過水泡、用口咬着軟管與工作人員玩扯大纜,隨着牠玩得起勁、自殘行為大幅減少。孩子需要玩樂時間,原來烏龜都一樣。
對孩子而言,餵養寵物是一種生命教育。首先,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因為Vanilla的身形日漸龐大,家中的水缸換了一個又一個也不足以讓牠好好伸展。「不如把牠放生了?」我故意試探着問。「媽咪,牠被養慣了,早已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小主人總是護着牠。某天水缸中出現了兩三顆龜蛋,因為Vanilla多年都是獨身,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上網尋求答案:原來母龜與母雞一樣,不經交配也會下蛋,只是沒受精的蛋孵不出小龜,至此才確定家中烏龜原來是女的。又有一次,缸中出現了好幾塊龜皮,害孩子們緊張了好一陣子,以為是得了重病,後來才知是大龜的盾板,因老化自然剝落而已。
童話故事中,烏龜經常佔有一席位,耳熟能詳的是《伊索寓言》裏的龜兔賽跑;還有《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悶悶不樂的Mock Turtle。最愛Dr. Seuss的Yertle the Turtle,應該借給當權者一看再看。故事講述池塘中的烏龜皇帝Yertle,一向認為眼見的東西就歸牠管治,於是叫來兩百隻龜,層層叠讓牠坐在最頂層,以為坐得高望得遠,王國就會變大。最低層的小龜Mack不斷哀求國王體恤壓在下層者的痛苦,可自大的國王充耳不聞,甚至想調來更多烏龜,讓牠踏在腳下好跟月亮比高。被壓得透不過氣的Mack終於受不了,打了一個嗝,高高在上的國王竟然就跌了下來,掉在泥沼中成了King of the Mud,烏龜子民從此就自由了。
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