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條路香港人行吓 政改七大方案 門檻大比拼

畀條路香港人行吓 
政改七大方案 門檻大比拼

【本報訊】為期五個月的2017年特首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今日結束,其間各界討論聚焦於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包括提名委員會組成、提名方式、以及候選人「出閘」參選門檻高低,各大陣營方案,由最開放到最妥協、最保守,內容五花八門,猶如欄杆高低。《蘋果》選取當中七個具代表性、亦為社會及政界廣泛討論的方案,由和平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闡釋及點評優劣,哪個方案是「阻住條路」,哪個是通往天堂的狹窄之路,一目了然。
記者:姚國雄 莫劍弦

學界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全數立法會直選議員
•公民提名、直選議員提名均可
•取得35,000選民提名,便可成候選人
•提名委員會無否決權
•只要取得8%立法會直選議員支持,亦可成為候選人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眾多方案中最開放,做到平等提名權,從選舉制度的公平性和完整性而言,屬最好
彈:或被指違《基本法》,如大律師公會已表示,公民提名若令提委會淪為橡皮圖章或違憲
蔡子強
讚:最民主、最開放、最理想方案,道德上有號召力
彈:北京已表明不接受公民提名,方案或牴觸《基本法》,核實數以萬計公民提名和具體操作有困難。方案違反人大常委會規定提委會參照選舉委員會組成

黃之鋒。

真普聯三軌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越民主越好,未提詳情
•公民提名、政黨提名、提名委員會提名均可
•凡取得35,000選民提名,便可成為候選人
•政黨在最近一次立法會直選中,取得全港5%票數,可提名一候選人
•提名委員會須確認由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的候選人
•提委會委員亦可如往般直接提名候選人,但未提及門檻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提名方法多元,政黨提名可改善普選特首與政黨在立法會的合作
彈:未觸及如何改革提名委員會。公民提名是參選人一次大規模動員、拉票機會,若參選人有意做普選出來的特首,一定會選擇公民提名來成為候選人,既造勢且爭取提名,不會選擇另外兩軌
蔡子強
讚:提名委員會沒有大變,方案容納不同泛民意見,是折衷方案
彈:兩面不討好。泛民就三軌是否缺一不可有分歧,建制派亦不接受方案中的公民提名

鄭宇碩。

方志恆18學者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參照現時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
•提名委員會第一、第二、第三界別的公司、團體票,改為個人票
•引入公民推薦,有意參選者先取得2%、即70,000名選民推薦
•獲公民推薦後,參選人仍要獲最少1/8、即150位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可成為候選人
•參選人亦可直接爭取最少1/8提委提名,便可成為候選人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擴大提名委員會選民基礎,公民推薦為其他方案所缺,大律師公會也認為公民推薦合法,方案且是低門檻
彈:參選人除了獲公民推薦外,還要取得1/8的提名委員會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公民的參與實質性會被質疑
蔡子強
讚:政務司司長林鄭仍未反對此方案,方案並無與《基本法》有直接矛盾,是個折衷方案
彈:兩面不討好。由於公民推薦沒有約束力,此方案不為泛民理想主義者和激進派所接受,建制派也擔心公民推薦變成向提委會逼宮,令提委承受莫大壓力,提委若不提名獲公民推薦的人,會很尷尬

方志恆。

王于漸13學者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由2,400人組成,1,200人來自四大界別,1,200人來自各界別的新增委員
•要成為新增委員,先要得到該界別選民1/300的選民支持,再獲全港2,500名選民支持
•提名門檻為1/10,即240人,候選人數目為2至4人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提高了參選人的參選機會
彈:提名委員會組成極複雜,一般市民難明;參選人仍難以出閘
蔡子強
讚:提委會的民選提委達1/2,增加了民主成份
彈:方案難以理解,太多細節有待澄清,要成為民選的新增委員過程太複雜

王于漸。

香港2020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四大界別,1,400人組成
•第一、第二、第三界別維持300人,選民基礎由公司票、團體票改為個人票
•第四界別增至500人,包括立法會議員、鄉議局、人大代表、政協183人,其餘317人由未能在第一、第二、第三界別投票的選民選出分區提名委員,達至「間接公民提名」。這班直選提委員,佔提委會22%
•提名門檻為1/10,即獲140位提委支持,便可成為候選人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方案擴大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逾20%提名委員會委員由直選產生。由於直選提名委員的選舉目標清晰和單一,能清楚反映泛民和建制支持者的比例;提名門檻為1/10,門檻為眾多方案中最低的其中一個
彈:方案未有提及如何直選提名委員會委員,不同選舉模式會出現不同結果
蔡子強
讚:引入公民參選,直選部份提委會委員增加民主成份,直選提委的提名特首候選人任務清晰。方案屬於在《基本法》框架,以提委會提名候選人
彈:要多辦一次大型選舉選出317位直選提委,選舉期延長,選舉制度架床叠屋。陳太到訪美國,令方案是否獲中央接受,蒙上陰影

陳方安生。

湯家驊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四大界別,1,514人組成
•第一、第二、第三界別維持300人,但將金融服務界、保險界、旅遊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中醫界、工程界、資訊科技界、社會福利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選民為基礎,由團體、公司票改為個人票
•第四界別加入所有民選區議員代表
•提名門檻為1/10,即獲150位提委支持,便可成為候選人,上限為200人
•選民投票時按對候選人的喜好排序,取消特首不可擁有政黨背景的限制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最清楚講述如何擴大選民基礎,方案提出提名委員會全數納入民選區議員,佔提委會1/4,這班提委是由市民在區議會選舉中,直選產生
彈:區議會選舉中,選民投票的目的混雜不一,投票時不止是希望區議員成為提委會委員。此外,在區議會選舉中,建制派直選議席75%,泛民只是25%,此比例與現時泛民在立法會選舉所獲的得票不相符
蔡子強
讚:此方案是最能符合《基本法》,沒有改變提委會性質,透過納入全數民選區議員改革提委會,較能為中央接受
彈:民主派在區議員議席少,選民投票選區議員時,不包括賦權予他們提名特首。此方案是在泛民方案中最保守,在泛民缺乏號召力

湯家驊。

民建聯和工聯會方案

提名委員會組成:四大界別,最多增至1,600人
•民建聯提出,按比例增加各界別提委;工聯會提出,第三和第四界別的新增席位,分予勞工界代表及區議員
•要成為參選人,民建聯認為,獲10%提委提名可入閘;工聯會認為,獲5%提委提名可入閘
•但要成為候選人,要有逾半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出閘
•兩者均建議提名委員會採用全票制。民建聯認為,每名提委可投1票至4票,工聯會認為,每名提委可投1票至3票
•候選人數目2至4人

學者點評
戴耀廷
讚:沒有優點。兩個方案也許只是表達中央現階段立場
彈:要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令提名委員會少數服從多數,以及方案限制候選人數目,已屬篩選,不符國際標準
蔡子強
讚:方案一定獲中央默許,或代表中央看法
彈:兩者均為極保守方案,要求過半數提委支持一定屬於篩選方案,難以取得中間選民支持

譚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