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上架 存一套書要8GB  電子教科書 又貴又佔位

首批上架 存一套書要8GB 
電子教科書 又貴又佔位

【本報訊】首批16套通過教育局審批的電子教科書昨上架,被指有三大弊病:三套的售價比同科最便宜實體書貴1%至3%;一輯小學中文書只有初小版本,高小版本未完成;一套初中地理書檔案大小,已佔去半部最細容量iPad的儲存容量。
記者:倪清江 彭美芳

上屆政府撥款5,000萬元推行「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分兩期資助非牟利機構開發電子教科書,初小、高小和初中各階段每套資助一半成本或最多400萬元。但第一期有三分一機構撤回申請或未能簽約,最終只有19套送審,僅16套可上架,小學和中學各13套及3套,新學年起可供使用。

校長:停更新唔知點算

前局長孫明揚曾指電子教科書開發成本較印刷版本平兩成。不過該16套書,僅九套的售價低於同科最便宜實體書售價逾兩成;餘下七套售價不達標,甚至比最便宜實體書貴。五到出版社出版的初小和高小《互動普通話》,以及港大地理系出版的初中地理書《Understanding the World with Geography》,都比同科最便宜實體書低58%。
除書價外,知識共享協會出版的《共享中國語文》只有小一至小三版本,沒有小四至小六版,該會總幹事張偉雄解釋製作時間不足,因此未有高小版本。港大地理系的初中地理書檔案大小有6GB至8GB,一部16GB的iPad安裝操作系統和該電子書後,儲存空間已無多。
一名小學校長表示,選書以內容優秀為先,新出版社欠前線有教學經驗人員出書,如只是便宜20至30元,家長寧選實體書,「如果往後出版社冇錢升級,停咗更新,我哋洗濕咗個頭,唔知點算」。
北角閩僑中學曾參與該批電子書試教計劃,以教育局借用的iPad推行。校長黎柱權稱,由於無線網絡不穩,試教不暢順,而且不夠互動,與用實體書差別不大。天水圍伯裘中學校長黃頴東指,該校試用電子書,發現不少問題,如教法、硬件配套和版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