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評價美國總統奧巴馬今次「重返亞洲」之旅?詳細探討前,先說一下奧巴馬今次亞洲之行最後一站的一番對答。
當時他身在菲律賓,剛跟菲國總統阿奎諾三世舉行峯會,便召開記者會說說會談成果,順道總結亞洲四國之旅。誰知說得最多的是烏克蘭局勢,問得最多的是俄羅斯一旦出兵吞併烏克蘭東部城市美國有何對策,有何反制措施。即使觸及今次亞洲行程,不少問題都質疑「軟弱」的美國如何穩住亞洲盟國的信心,如何讓人相信美國會信守共同防衞的承諾。
由於問題一再重複,又幾乎全盤否定他的外交政策路線,向來冷靜沉着的奧巴馬不禁有點動氣,強調他上任時美國陷於兩場耗費千億、傷亡不斷增加的地面戰,自己好不容易才令十萬美軍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走,不用再每年付巨資進行無結果、無止境的軍事行動。現在大家卻好像急不及待要求他再次出兵,而且面對的是可怕得多的對手——俄羅斯。奧巴馬反問,在出兵問題上顯得審慎有甚麼問題,難道美軍又要陷入另一次消耗戰中?
奧巴馬的反問不是沒有理由,他動了點氣也不奇怪。2008年他能大勝John McCain,2012年能成功連任,令美軍撤出伊拉克及阿富汗是重要因素。對他來說,不好大喜功、不輕舉妄動,正是他跟小布殊的分別。而小布殊已幾乎成為戰後最受人批評總統,奧巴馬自然覺得沒有理由走他的老路,更認為那些想他仿效小布殊的人是靠害又或是刻意找碴子。
問題是國際形勢瞬息萬變,2008年的局勢跟2014年有明顯分別,奧巴馬死守當年的「通書」,看不清時局及國際勢力平衡變化的話,招來責難、詬病實在正常不過。
2008年,美國國力雖已從顛峯走下來,但仍是唯一超級強國,經濟、軍事上無人可敵,連有丁點威脅的對手也沒有。到2014年,中國經濟力量已然倍增,海空軍力也突飛猛進,擁有航空母艦戰鬥群,在西太平洋變得越來越活躍。而俄羅斯在普京操盤下,成功在不同地區包括中東重建影響力,今次對烏克蘭動手,強佔克里米亞更把影響力向西擴展。
換言之,2008年唯一的超級強國美國已四處受挑戰及約制,還有點像英國巡警那樣是沒有帶槍,只有通訊器及警棍的「世界警察」,只能向「惡棍」俄羅斯提口頭警告,對其搗亂行為束手無策。看在不少美國政治精英以至公眾眼裏,奧巴馬延續2008年的審慎做法顯然不再是明智或審慎,而是示人以弱。
更重要的是,奧巴馬被對手看破自己不敢動武,不但削弱自己的談判本錢,也會削弱盟國的信任。試想當中、俄看穿美國只有「二仔底」,不敢輕言派兵應對危機時,他們將會更放肆,並可能互相呼應,令美國窮於應付。而對美國的盟友如日本來說,美國既能坐視受國際條約保證的烏克蘭主權及領土完整受侵犯,同樣可以因為害怕損折美軍,而任由中國挑戰西太平洋的秩序,甚或容讓中國以武力奪取釣魚台。這樣下來,所謂重返亞洲策略不是形同紙上談兵嗎?
沒有實力作後盾的外交從來都是空談,奧巴馬及他的外交政策備受質疑,正在於此。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