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拍的飲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Ⅱ》播出之後,在微博上看到一條評論,說在目前中國危機處處的食物環境中,看到《舌尖上的中國》裏面有那麼多的美好食物,不像是紀錄片,而似科幻片。
這麼說當然跟節目無關,但在電視螢幕上看到了那麼多引人饞涎的美食,人們只要一想起中國的食物安全問題,流出來的口水又馬上吞回去了。
食物安全,也是一個民族的誠信問題。只有全民信譽破產,才會出現像中國這樣的食物安全恐慌現象。有大陸傳媒將之稱為「互害社會」,就是說製造有毒食品的人,他可以不吃自家產品,但他不能保證自己不在別人那裏吃到毒物。
生產毒大米的人雖然不吃自己的大米,但他有機會吃到毒豬肉,生產毒豬肉的人會吃到毒奶粉,生產毒奶粉的人會吃到毒蔬果,河流污染了,大家喝毒水,諸如此類,無一倖免,苦果互食。至於普通消費者,那就吃什麼都好像會中招一樣,避無可避。這也有了上述「科幻片」一說。
最近有新聞說,日本人出的教中文課本中有一句是:「這種油是不是地溝油?」這事讓中國人知道之後,照例又是大罵「辱華」。但這也是一句大實話,中國人自己也天天在心裏嘀咕,只是給日本人說穿了,臉就掛不住了。
前些天在青島,跟朋友吃飯的時候也說,現在的消費多高呀,吃一根羊串要十八元人民幣,以前,一塊錢一碗麵條,又便宜又好吃。我說那時候不但好吃,還放心吃,現在,貴的保不住用什麼材料做,便宜的你更不敢隨便亂吃。不要說以前了,說以前,眼下就更科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