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抗藥惡菌橫行,可致肺炎或尿道炎感染的三種公立醫院最常見的惡菌,去年全年共有近2.3萬宗個案,以此計算,即約每20分鐘便有一名公院病人被發現感染惡菌,近3,000人併發肺炎或傷口等入侵性感染。醫管局七大聯網中以九龍西、新界西及新界東惡菌個案位列三甲。專家估計,與區內多長者,加上越來越多跨境求診個案有關。
記者:陳凱迎
去年伊利沙伯醫院因要篩查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VRE),三分一非緊急手術延期;篩查其後擴大至全港公院。本報獲得醫管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有158宗VRE新症,但其實這只是公院所有惡菌個案的冰山一角。
「由內地連人帶菌來港」
據醫管局統計,三大抗藥性惡菌包括超廣譜β-內酰胺酶耐藥性大腸桿菌(ESBL)、碳青霉烯酶耐藥鮑氏不動桿菌(CRA)及多重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去年全年共有22,936宗新症;今年首季也有6,028宗個案,未見回落。七個醫院聯網中,瑪嘉烈醫院及廣華醫院等所屬的九龍西個案最多,其次是屯門醫院所屬的新界西,第三位則是威爾斯和北區醫院所屬的新界東(見圖)。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ESBL肆虐與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有關,MRSA則已是本港的風土病。九龍西和新界西這兩區人口密集,加上安老院舍較多,惡菌易傳染。至於CRA,何認為與內地濫用抗生素,兼有越來越多人由內地連人帶菌來港求醫有關,例如鄰近邊境的北區醫院,去年全年有126宗CRA個案。
北區醫院有醫生指,過去三年CRA個案暴增,與跨境病人有關,「有好多住深圳嘅香港人,有病喺嗰邊求診但醫唔好就返落嚟醫,結果帶埋啲菌返嚟」,加上CRA本身不易消除,「用10倍人手去洗都洗唔走」,容易於病人間傳播。
此外,去年有2,977人因這三種惡菌併發肺部、尿道或傷口等入侵性感染,即平均每日有8宗。「臨床上令醫生好頭痛嘅惡菌病人,比五年前多咗幾倍。」何栢良說。
全球正面對惡菌問題,何認為本港難獨善其身,ESBL已超越臨界點,問題難以解決,公院現時最需要及早控制其他惡菌。他建議本港參考英國做法,制訂法例要求醫院跟隨由專家訂下的防感染措施,並由政府部門派員定期巡查,如有醫院遺漏跟隨,便要警告甚至檢控,迫使醫院正視惡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