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繼隱瞞高鐵工程進度,再被踢爆破壞於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發掘到大約200多個宋、元年代遺址。專家指土瓜灣站地盤遺址最遠可追溯到1300年前,估計當時已有逾千人居住,極具考古價值,或與宋王臺遺址有關,促請港鐵立即停工、公開所有資料及讓考古專家深入挖掘考察,否則向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投訴。
記者:譚靜雯 潘柏林
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宋代遺址及文物越掘越多,至今出土的六個古井及數千件文物,考古範圍更有機會是已埋沒的聖山遺址,但六個古井,只有一個獲保留,其餘200多個遺址,古蹟辦與港鐵商討後,只作記錄便將遺址破壞。地盤繼續由港鐵施工,古諮會成員今午將到沙中綫土瓜灣站實地視察最新進展。
估計當時逾千人聚居
長春社及公共專業聯盟昨召開記者會,指土瓜灣站附近發掘出橫跨多個年代的遺址,包括宋、元年代的古井、陶瓷器碎片及銅錢等。長春社理事熊永達表示,估計該處當時有逾千人的社群聚居,可能與附近宋王臺遺址相關。熊永達分析,當時南宋最後一個皇帝逃難至香港,隨行人數眾多,加上日常生活需平民支援,相信附近需要一個龐大的聚居地。他稱,聖山遺址在時間和地點上均脗合,加上當地古時有河流、鹽田和耕地,滿足大量人口聚居要求,若展開全面考古工作,或可揭開這段香港歷史的空白期,補足當年南宋皇帝逃難故事。
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稱,政府有責任保護考古遺址,直斥港鐵在沙中綫工程期間,只做記錄便將遺址破壞,古蹟辦又縱容港鐵繼續施工,埋沒香港歷史。
或向國際組織投訴
文化傳承監察成員羅雅寧要求港鐵全面停工,避免再破壞歷史文物,並改由政府負責發掘工作及公開所有考察資料,否則會向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投訴。
古諮會成員、歷史學家高添強表示,土瓜灣站地盤的古井,極大機會在北宋年代已經存在,今天的九龍城,當年是繁華市集和港口。他稱港鐵發現構造複雜的方井,亦側面證明社區較富有,與歷史脗合。他指50、60年代多位歷史學者曾考證,宋皇帝極大機會在九龍城一帶短暫生活,隨行人員其後定居馬頭圍一帶。但他認為宋皇帝與現時遺址是否有關,仍待考證。
港鐵回應指承建商委託的考古專家跟從指引進行挖掘工作,有發現會向古蹟辦報告,古蹟辦指示如何處理,但對於是否有古井被回填,港鐵指沒有資料提供。
古蹟辦回應則指土瓜灣地盤有三個考古工地,第一個工地內發現的宋代石井會原址保留;第二個同樣發現宋代石井的工地已停工,至於第三個考古工地,考古工作牌照上星期四批出,工程亦會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