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難包容(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矛盾難包容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一坨中國旅客的童子屎,官員們說該要平常心的包容,維持好客之道,而不是要求執法部門依法辦事。再加上中共喉舌今次狠批港人,港共傀儡政權和中共玩弄着甚麼把戲,從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暴亂的始末,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新加坡自1959年開始爭取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認為種族平等才可化解多種族的危機;但巫統自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以來,藉推行「馬來人優先」保障馬來人的權益和打壓華人的政治和經濟勢力,得以穩握權力。
1963年,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之後,這兩種南轅北轍的意識形態之爭轉趨白熱化。巫統既憂慮新加坡州使全國的華人比例飛升,「溝淡」馬來人的優勢;更擔心李光耀所主張的,後來演繹為Malaysian Malaysia多元種族平等公民社會的意識形態,對後來稱為Malay Malaysia的「馬來人優先」造成威脅,巫統終與人民行動黨展開一場龍爭虎鬥。
巫統先放大「近二百年以來華人遷徙流入,掠奪經濟成果,導致馬來人貧窮落後」之說,指華人在經濟上貪得無厭,建屋「有咁大起咁大」,甚至危險地提出華人食用豬肉是不尊重、危害馬來人的穆斯林傳統……把新加坡州的種族比例「威脅」合理化;繼而指斥李光耀的主張必定威脅馬來人的生存空間,絕不能讓人民行動黨染指聯邦政府,佈下了引導馬來人將矛頭指向新加坡州的棋局。
7.21當日,本來是一場回教徒慶祝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的巡遊,但部份人士不遵從警方指示,離開巡遊隊伍叫囂針對華人、李光耀的口號,並展開暴力行動,結果導致23人死亡、逾400人受傷。
巫統所圖的是要人民行動黨得忙於集中處理州內的亂局,無暇應付這場意識戰,化解包括部份馬來人在內有不少人認同Malaysian Malaysia所形成的政治威脅,甚至是行動黨處理內亂失當而能把新加坡州「接管」過來。
對應當下的香港,中共在國內不斷強調「香港回歸了祖國懷抱」,但又說着香港受盡中央的「恩賜」例如食水、糧食、自由行、CEPA等「特權」,將恩主關係的思想植入中國民眾心中。然後就策動中國民眾對香港在政治上的不歸順、港人針對大陸人的言行,作出肆意的攻擊,甚至化作實際的行動,以港人討厭的行為進行挑釁。
中共的做法,可達至三方面效果:(一)分散港人對政改諮詢的注意力;(二) 藉煽動中國民眾「懲戒」香港的「不歸順」;(三) 激化港、中人民的矛盾,為惡法埋下伏線。中共近年對香港所做,是將巫統當年所做的舊調重彈。
當年李光耀堅持與巫統對着幹,甚至成立「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將Malaysian Malaysia 主張席捲全國,即是有史評稱為「反攻吉隆坡」的局面,終至新馬分家。歷史也證明,李光耀的主張才是正道。有網民以「愛中國用國貨」等行動,反制中共的佈局;也與當年新馬爭鬥之局行動黨所做的不謀而合。在政治操作上要應付中共,只欠港人團結形成巨大力量。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