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投地】
內地多個城市醞釀減價潮,癥結在於不少開發商急於為搶貴地而背負的重債找數。為降低負債水平,內房近年盛行以低資本擴張,夥拍地產私募基金合作投地,包括綠城中國(3900)和越秀地產(123)等。不過分析員指,包裝成私募基金的民間資金,缺乏監管,同樣潛伏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綠城首席財務官馮征說,未來重要轉型方向是與基金合作,有項目正考慮先債後股方式,要求基金出資如七成,待項目開售回籠資金後,將債轉為股份分享收益。
越秀去年購入四個高價項目都拍住基金投得,其中44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廣州蘿崗地王,越秀只佔一成股權。
中駿置業(1966)常務副總裁李維表示,去年首次進軍上海以36億元投得的虹橋地皮,為首次聯手基金拍地。私募基金可靈活以股加債形式參股,如公司可出資五成,便取得七成控股權益,等同債轉股的部份,支付10至11厘的利息。
資金來自民間 乏監管
有財務總監指,與地產私募基金合作可包裝成很多花樣的產品,但實質上都等同固定收益的高息債。基金只作財務投資者,是內房無法在傳統渠道融資下的重要融資夥伴。
有分析員指,投資者不樂於見到內房公司有過多低於五成權益的項目,因貸款不會合併於報表上,可能藏有大量表外負債。私募基金實質都來自民間資金,缺乏政府監管,一旦資金鏈大規模斷裂,同樣引發行業性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