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下稱新例)實施一周年,大部份地產商已摸熟新例的灰色地帶,繼而走法律罅賣樓。期間出現多宗疑似違規個案,包括具誤導性的流傳參考價等,但至今仍未錄任何檢控個案。前一手銷售條例委員認為,批評銷監局監管不力,違規應從速檢控,否則有放生地產商之嫌。
記者:朱連峰
發展商屢次向銷監局「挑機」,包括近期較具爭議性的,是有新盤利用低價作宣傳,再將物業提價出售,銷售手法之取巧,有誤導市民之嫌。新例期間更爆出多宗疑似犯例個案,包括流傳參考價、發展商不按銷售安排賣樓,以及有人涉違規偷步銷售新盤等。惟新例實施一年,局方採取檢控行動的個案數字仍是零。
面對外界批評監管不力,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專員馮建業昨表示,雖然暫未出現任何檢控個案,但「唔代表我哋冇做過嘢」,局方過去一年(截至上月31日)共接獲53宗投訴,部份性質嚴重涉及失實陳述及傳佈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個案,已陸續轉交律政司建議提出檢控。
指發展商有創意 構成挑戰
對於有發展商以「調整價單」的不良手法方式賣樓,馮建業對此感到「失望」,他指的確是有發展商濫用條例及商業的自由度,自由度本身沒錯,但當被濫用時便會出現連串不理想情況,「忠告」發展商珍惜條例的彈性。若情況持續,定會引起公眾反感,屆時可能會有聲音認為條例不應再容許這自由度,相信賣方聽到此訊息,會明白背後的影響,經過局方的勸喻及看到公眾反應,「佢哋應該會收斂」。
馮建業直言,業界開始摸熟新例,並大讚發展商的賣樓「創意及適應力」很強,畀局方和消費者很大挑戰。
李永達憂新例如冇牙老虎
曾有份參與制訂一手銷售條例的李永達指,銷監局執法時宜緊不宜鬆,太鬆而不作警告的話,地產商會視法例如冇牙老虎,「銷監局應諗清楚自己角色,係應該企喺消費者嗰邊,而唔係發展商」,如覺得發展商被質疑有違例,應從速轉交律政司採取檢控,「若一年都冇檢控嘅話,而又發生咁多疑似違例個案,就畀人感覺放生地產商」。
他又指新例實施已一年,條例上一些較為細緻的地方,當時立法時未遇到的實際情況,如「調整價單」等各種問題,銷監局可檢視過去一年收到的投訴及疑似違規個案後作詳細檢討,再將文件提交立法會建議修例,收緊條例,令地產商不能輕易利用法例上的灰色地帶進行詐騙行為。
銷監局又主動不點名批評近日一個不受新例規管的新盤,其銷售的公平性及透明度與新例下銷售的樓盤有明顯分別,新例已成為買家的「守護天使」。過去一年,銷監局已檢視約330份樓書及約670份價單,檢視成交紀錄冊達940次,售樓處及示範單位巡查約850次。期間76個新盤售出約1.2萬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