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噬泳客 牙印圓周6吋

大魚噬泳客 牙印圓周6吋

【本報訊】薄扶林華貴邨對開石灘發生大魚咬傷泳客事件。一名退休廚師昨晨在石灘早泳後上岸時,大腿突然感到一陣痛楚,回頭見一條兩呎長疑為花尾龍躉的大魚迅速游走。他上岸後見被咬傷口圓周達6吋,恐受細菌感染報警後自行到醫院求醫。

大魚出沒現場為華貴邨對開石灘。胡恩宏攝

疑為被放生花尾龍躉

傷者姓鄭(70歲),早年為廚師,現已退休與妻子同住薄扶林嘉隆苑,他已有數十年早泳習慣。現場為鄭住所附近的華貴邨對開一個泳棚旁石灘,他每天會到石灘早泳約20分鐘回家。今次是他首次早泳被魚咬傷,但日後仍會繼續到石灘早泳。
有泳客表示,石灘附近曾經見到有人將龍躉放生,現場海面曾見過有六至七條花尾龍躉出沒,亦包括油𩺬及魔鬼魚。泳客續指,倘被油𩺬咬到,情況可能加嚴重。

花尾龍躉牙齒細小而尖利。

泳客右大腿被咬傷,自行到醫院求診。

昨晨9時許,他如常到石灘暢泳,當時石灘已有多名男女泳客在水中暢泳及岸上日光浴。當他泳後上岸期間,在水深及腰位置突然感到右大腿一陣疼痛,回頭發現一條長約兩呎疑為花尾龍躉大魚從其身後游出海。鄭上岸後發現右大腿有一個圓形牙齒血印,圓周長約6吋。初時事主覺得傷勢輕微,欲離開返家自行處理傷口,但有泳友見狀,提醒他傷口可能會發炎,後果可大可小,勸喻事主報警,事主其後自行往醫院求醫,經醫生診治及敷藥後無礙出院。
在港經營酒家及龍躉零售批發,有「龍躉大王」之稱的吳伯恩稱,按傷者描述,相信咬傷他為一條約3至4歲大,兩呎長重10多斤的花尾龍躉。花尾龍躉口部上下牙齒細小及有多排,十分尖利,肚餓時亦會咬人,但牙齒無毒。若果傷口處理不好,易受細菌感染發炎。
花尾龍躉學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鞍帶石斑魚屬,在石斑魚類中體形最大品種,故又被稱為「斑王」,分佈在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身體粗壯,頭小身長,幼魚時黃色,成年時魚身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棲息於石隙或礁石區。
野生龍躉屬瀕危物種,近年在東南亞常見食用養魚,本港、台灣及內地均有養殖場。10多歲可重30至40公斤,100歲以上最長可達9呎,重達440公斤,香港市面售價每斤100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