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天書】
三座包山,傳承三代。第一代陳林伯伯秘訣記於心,述於口,繼承者陳金原一字一句寫成天書,卻不外傳。他說他和父親都是執着之人,「若唔夠執着,包山外形就會唔靚」,原來包山是這樣煉成的。
建三座包山塔需約兩星期,大會僅給數萬元人工及材料費。阿原說,父親早有訓言,包山塔由用料開始已要講究,主幹用茅竹才夠堅韌,年年要換新竹。圓錐狀的包塔,由14個車轆狀竹圈,套入一支總主幹的中央茅竹及26支副骨幹,再用繩索或膠索固定組成,塔底另配上六支竹支撐。包山塔建造時通常橫放,完成後用槓桿原理整座豎起,再在每個塔貼上6,000個合共約一噸重的平安包。
包山每年只紮一次,阿原接棒後,於10年前自製10多頁天書,記下父親口述的秘技,準備將來傳給第三代,但絕不公開,記者想看一眼也不行。烈日下,阿原抹一抹汗說:「建包山塔要用陰力,否則圓圈會變形。」又笑說兩父子都是執着之人,例如14個竹圈,每三年換一次,每個間距600毫米,全憑肉眼判斷,絲毫不能差。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