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波Kick Off :就係差個大環境 - 李德能

開波Kick Off :就係差個大環境 - 李德能

趁復活節假期,搞了個兩日一夜的足球營,11間中學的師生一起訓練、一起比賽,我靜靜在場邊看,看出一份沒有預期的感動。本來已經夠忙碌的老師們,包括聖芳濟各抱恙的李老師,都非常認真地帶領同學訓練了3個半小時,香港仍有這樣一批滿懷熱誠的足球人。
要申報利益,我是香港賽馬會的小職員,這個訓練營是《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的結業項目。如果有人認為我是賣花讚花香,我也不會反對,因為我見到的花確實香,但不因為賣花者,而是因為賞花人。假如沒有一批學校老師和校隊教練認同,甚麼培訓計劃都難以見效。
聖士提反的司徒sir,跟大隊訓練之後,趕着帶兩位球員外出踢分齡聯賽,11點後才返回營舍;翌日清早8點前,教練團又集合了。有必要這樣「頻撲」嗎?為的是把握對自己和學生都有益的機會。
我一向相信,香港不是沒有好苗子,只是沒有好土壤。近年,香港的基層訓練機會增加了不少,足總和馬會做的教練培訓工作亦是從播種入手;只可惜,在走向專業化的關鍵一環,仍沒有多大起色。培育精英新血,球會的角色最重要,但職業球隊面對經營困難的現實,整體青訓工作實在不及當年;社會氣氛亦普遍不認同年輕人以足球為業,銜接工作自然無從說起了。
參加這計劃的老師和教練,大多完成了4個多月的理論課和實務課,實在不容易。在烏溪沙看着近百位師生認真練習時,我最希望有權調動資源和制定政策的各路英雄,都能夠見到這群正為香港足球努力的基層教練,然後問問自己:我們是否欠了他們一個大環境呢?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