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5周年】
【本報訊】全球首間六四紀念館昨正式開放,支聯會在儀式上撕掉25年前《人民日報》把八九民運定性為動亂的「4.26社論」,為紀念館揭幕。見證六四屠城的學聯前代表陳清華走進館內歷史長廊,憶起血色畫面,再次悲從中來。他毋忘北京市民要他向全世界公開真相的囑咐,盼望六四紀念館終有一天在北京開幕。
記者:白琳 潘柏林
數十盞鎂光燈在開幕儀式閃個不停,令陳清華想起25年前天安門廣場的閃光。他指着館內標示市民被殺地點的地圖,向中外記者憶述六四經歷,淚水在眼眶打轉。當晚他在臨時救傷站,很多傷者背部中槍,陳按着一個中學生的傷口,醫生搶救無望,叫他不用再按。那刻他抬頭望向廣場,上空亮着煙花般的閃光,那是解放軍用作照明的曳光彈。
內地生寫繁體字撐平反
事隔25年,陳每次憶述經歷都承受悲慟。他形容紀念館是保存真相的里程碑,但不是終結,「紀念館一波三折,亦係香港人嘅命運,艱難中都要向前」。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25年後六四仍是內地禁制的記憶,紀念館是獻給六四烈士,也代表港人對保存六四真相的堅持和爭取民主的傳承,並希望參觀的內地遊客把六四資訊帶回內地。
紀念館下午開放三小時,共151名市民購票入場。呂同學是深圳90後大學生,專程即日來回參觀紀念館。他在館內黑板用繁體字寫上「支持平反六四,感謝支聯會」。他打算待紀念館9月展出新一批六四文物時再來,「六四其實離我不遠,代表中國民主運動高峯,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關注」。
永久六四紀念館開幕受國際注目,50間中外媒體、近百記者昨採訪,包括路透社、半島電視台等,還有來自意大利及荷蘭等地。日本佔比例最多,包括發行量數百萬份的《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另有三間當地電視台。
詳細記錄民運人士感言
一名駐上海的日本電視台記者向本報表示,香港是採訪六四新聞的「唯一選擇」,這是全球首間詳細記錄六四事件地圖和民運人士感言的紀念館,對記者來說更珍貴。美國之音中文部駐港首席記者海彥指,適逢六四25周年及全球首個六四紀念館開幕,各地媒體都注視本港6至7月的六四燭光集會、6.22佔中電子公投、7.1遊行及會否提早佔中等,因連串事件牽連中、港局勢。李卓人說,昨日多間訪問他的外媒記者都憂慮香港悼念六四的空間會否收窄、紀念館被打壓,能否長期營運。
同樣親歷六四的前記者劉銳紹也一度哽咽。他等到頭髮變白,至今六四平反仍渺茫,又指習近平打貪和胡錦濤訪胡耀邦故居,並非平反先兆,而是企圖與六四撇清關係。紀念館展出的歷史真相,就是靠老百姓一點一滴累積,「唔想見到六四素材要去外國保存」。
紀念館館長林漢堅說,德國納粹屠猶和南京大屠殺等博物館純粹記錄歷史,但六四事件尚未終結,希望藉此推動平反六四和北京學生爭民主的精神。若政府推假普選,他會帶領紀念館工作人員參加佔中。
六四紀念館資料
地址:
尖沙嘴柯士甸路3號富好中心5樓
開放時間:
周一、周三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周二休館)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六四當日提前下午5時休館
入場費:
標準票:10元
優惠票:5元(學生及長者)
4歲以下免費
部份紀念品
‧限量版Cap帽售100美元。由加拿大支聯會訂製,香港存貨只有50頂
‧六四檔案USB手指售100美元。容量8GB,內有6.4GB六四檔案,包括歌曲及新聞片段
‧特別版明信片每套售港幣20元
資料來源:支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