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風景:補闕.拾遺 修補回憶中的美(2)

周日風景:補闕.拾遺 修補回憶中的美(2)

今年六十二歲的菲林檢查員曾盛(David),十六歲走入電影公司黑房,黑房配光、特技、開藥、化驗,所有事情都做過了,九九年香港電影市道低落,他轉行到電影資料館成為修復光影的專員。從事電影工作四十六年,與一餅餅發霉的黑膠卷,纏綿半輩子。
問他修復電影數量:無可估計。但他搬出十三叠、每份厚若一磚A4影印紙的文件夾:「每一張紙記錄了一部電影,有時同一部片都修復幾個拷貝版,我都不知道修過多少部了!」

曾盛(David)

年資:46年

工作:修復舊電影菲林。

三、四十年代專用硝酸片,經過七十年歲月只有一點收縮,保存狀態算非常良好。

老影片質地變得又硬又脆弱,菲林邊上的小孔更甚,若斷掉便要從別的菲林剪下替換。

菲林猶如老相好

修復的工作,需要細細的手工與耐性。David修復過最老的是一九三七年抗戰時期的片子。三、四十年代用硝酸菲林片,容易着火,時間久了又會變脆,只有將硬化部份剪掉重新接駁;有時電影的畫面、聲效跟字幕三條片子溶在一起,就要逐卷將它拆開,重新拷貝成新的菲林片及數碼檔案。五、六十年代轉用不易着火的醋酸片,但存放溫度不對,又會收縮及溶化。就算是大師級經典作品,在他們眼裏都只是一串綿長的黑格子,工作比乾掉的菲林片更枯燥。較刺激的時候是這樣的:「打開菲林罐,那醋酸片居然溶化成蠔油般模樣!那陣酸臭味比嘔吐物更濃烈攻鼻,哎呀!」單是回想已讓David面容扭曲,連忙戴上以前用的大面罩:「有時還要戴那種豬嘴毒氣罩!但那時的黑房哪有今日的通風又有冷氣?又焗又臭,唉,都不知怎樣捱過來的。」
苦悶時,David甚至跑去學開計程車:「好像看不清前路,又不知會否頂不住轉行。」但每次看着百年影片甩皮甩骨的來,再有聲有畫地重現大銀幕,他又甜甜的坐了回去。他興致勃勃拉開椅子朝着我們坐下,一副準備講古的架勢,說難忘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黑房裏李連杰的電影《少林寺》底片給刮花了,他與幾位師傅趕往清水灣,將影片搬回太子道特技室,花了三晚通宵修復,才趕得及上畫。影片播出後轟動各地,李連杰爆紅。九九年,一個霉爛的菲林盒子送到在電影資料館他的手上,居然就是《少林寺》,David:「以前照顧過的電影又回來了。被我補過的痕迹還在,那上面又爛、又吐色,多了好多刮痕,顯然是播過好多好多次。」往後,David在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竟陸續回到他手,他的眼光又回到手上的刺孔:「畀心機慢慢補,始終會完成工作啦。看着它們出廠與退休,有老相好重逢的感覺!」

館裏正整理一批由美國三藩市送贈,三、四十年代的古老影片。

1940年的黑白片《孔夫子》,修復後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一個空白。

菲林量度器,記錄菲林長度及有問題的菲林位置。

膠水駁片機,要先犧牲掉一格菲林,才能以膠水將接口駁上。

玩具矜貴過我條命

「佢哋真係緊要過我條命呀!」電話那邊,五十歲的李肇澤劈頭就說。他讀書時念工商管理,但因為從小有鋪玩具癮,玩具珍藏塞滿了美國近千呎的家,還跑去學習泰迪熊製作。九九年在太子大廈開了間玩具舖,突然有客人三顧草蘆讓他幫忙修理布偶,踏上醫者之路。

李肇澤(Ambrose)

年資:15年

工作:修復舊玩具,替客人尋找指定年份的舊玩具。

其實李肇澤(Ambrose)的醫者之路並不純粹,他說:「你們拿玩具給我復修,我就有機會玩到各種稀有的玩具了!」曾有個客人,帶來一九六○年出品的日本機械人讓他上漆:「若非這樣,我都沒機會親手接觸到這種古董玩具。」多年來,毛公仔的普遍疾病,都是鼻子與嘴仔爛,為甚麼?「梗係啦!啲人成日攬住公仔個頭,又聊天又親親!所以鼻子跟面珠部份都破得特別嚴重。個個都係咁,都懶得再問了!」

險失婆婆的小熊

近期,一位五十多歲的婆婆,專誠由英國帶來三隻玩具熊讓他修理。那是婆婆的爸爸送她的禮物,相伴四十多年視如珍寶,但後尾枕「爛到絲襪咁」,Ambrose四出到相熟的布料工廠及生產商,尋訪年代與質地都相符的布料。卻突然發現自己把小熊弄丟了。嚇到面青的他走遍那天走過的店舖、餐廳,又摷垃圾桶,找了三天,回到店裏思量着怎向物主解釋時,赫然發現熊仔好端端的坐在舖頭工作桌上:「真是嚇死我!如果弄丟的是嚿金,我都賠得上。但每一件玩具都有自己的味道,是獨一無二的。她還向我細數她跟媽媽補過的傷疤,都有不同的記憶在裏面。就算我跑回原廠製造工廠,找隻全新的也沒用,每一件玩具都有自己的味道,是獨一無二的,我賠不起。」
「我們從沒教導過你要好好保存玩具,將來給子孫流傳萬世。」Ambrose重視玩具身上每一道疤,像古董傢俬的皮殼。他的維修工具簡單得不得了,一支針、一把萬用小剪刀、一個鉗,禮成!兒戲嗎?「係呀!其實我也沒甚麼特別的修補技巧,一般都拿同樣的布料把破損的地方托起,保留原有材質與傷疤。」針步也只是簡單像綁鞋帶般的步法。每次收費一千元起。「若你嫌我收費貴,我還可即場教你修補。你親手縫的疤,那意義不是更大嗎?」

現在塞得只剩下S形窄巷,我跟攝影師要「排隊」才能見到躲在櫃位後的Ambrose。

李肇澤儲下很多泰迪熊,他甚至專程往美國學習製作泰迪熊。

一支細針、萬用小剪刀跟小鉗子,已是Ambrose最重要的「手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