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周去世的太空館創館總館長廖慶齊,不僅是香港天文之父,也是上水鄉之光,為家族首名港大畢業生,廖氏祠堂廖萬石堂內有一塊「文學士」牌匾,以誌這大事,如同科舉高中。年輕時在上水仰望銀河的他,曾寄望港人齊心減少光害,讓星空回歸。康文署將舉辦紀念展,回顧他與星河的光影。
記者:倪清江
廖慶齊與兩名弟弟舊居位於上水興仁村,名為「志盧」,共有三棟村屋,相信不遲於1972年建成,在當時是豪宅。他於天台放置一副大口徑天文望遠鏡,可說是本港首個私人天文台。他在八十年代後期移居美國後,故居賣給教會。
堂弟憶一起天台觀星
廖慶齊是廖氏第19代傳人,其堂弟、70多歲的廖谷平昨說,曾隨廖慶齊在天台觀星,「佢支鏡好大,我都唔識(睇星),望吓啦。」廖慶齊其後不時寄給他天文作品相片,並寫上拍攝地方和曝光時間。居於志盧對面的上水鄉村代表廖富壽說,86年哈雷彗星回歸,有大批人到其天文台「追星」。
上水鄉內的廖萬石堂放置多塊牌匾,恭賀曾中科舉族人,當中一塊寫有「文學士」的紅色牌匾,是61年廖慶齊於港大以二級甲等榮譽畢業時,族長廖瑞祥為他而立。比他年輕數歲的鳳溪公立學校前副主席廖居中說,慶齊是族中首名港大學生,「個村好光榮,村長、族長同佢遊村,好似中狀元咁」。
廖居中表示,廖慶齊父親是文書系公務員,一家原居九龍,日據時期返回上水居住,他與廖慶齊在同一課室上堂,分別讀小二和小五;廖慶齊其後升讀喇沙書院,之後入讀羅富國教育學院,執教數年後才考入讀港大文學院,「佢對中國文學好有修養」。
廖慶齊爺爺是秀才,廖富壽透露,前鄉議局主席張人龍大房太太廖鳳和,是廖慶齊姐姐。
自小愛看星的廖慶齊,六十年代倡議成立太空館,1972年發表題為《天文與人生》演講,指出天文學的重要性,他在74年獲港府邀請出任市政總署參事,主理建館,並由80至85年任總館長。康文署將辦紀念展,詳情待定。
廖慶齊享年83歲,他在80歲時接受訪問時說,兒時行出街即可看到銀河,可惜此情不再,「係咪冇機會畀市民睇?唔係!如果市民晚上燈光唔好咁浪費,個夜空會慢慢回復番,就算唔係全部百分百,一半都好,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