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藥餘污染食物鏈

正視藥餘污染食物鏈

【社福絮語】
廚餘是近年一眾市民開始關心的議題,不少有心人都呼籲不要浪費食物,因為社會上仍然有很多人吃不飽甚至沒得吃,要靠一些街坊飯店免費派飯或低價售飯。回收廚餘據稱部份可用作肥料,對耕種有助。
「藥餘」卻甚少人留意。不過,最近便有藥劑師提出正視「藥餘」這個問題,因為隨着人口老化,「藥餘」只會越來越嚴重,再不正視的話,便會污染環境,對整個社會都不利。

剩藥現象普遍

公立醫院習慣為長期病患者提供大量藥物,這裏所說的「大量」不是指藥物的種類,而是指數量。也許醫生認為這樣安排對病人有利,不必在藥物不足時自行付款去藥房購買,但實際情況多並非如此,患者病癒了或健康情況有進展時,服藥的次數會自動減少,於是便出現剩藥的現象。
有份提供安老院服務的社福機構每天都會由護士為需要服藥的長者作出指示,包括藥物的種類及服藥的次數,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藥餘」,因為醫生通常都多給了。
至於居家長者,由於記憶力衰退,又或家人沒有提點,便不時忘了服藥。近年有些機構嘗試安排護士上門指導他們如何把藥物分類及放在不同盒子內,並用不同的方式簡單地列明每天服用的時間和份量,希望藉此促進長者的健康,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浪費。
香港藥劑專科學院警告,將「藥餘」送往堆填區或放入廁所沖走,可能會令食物鏈受到污染,影響人類健康,希望政府設立處理機制去解決。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