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乳癌風險評估 - 張淑儀

乳你同行︰乳癌風險評估 - 張淑儀

政府最近宣佈,有意推行大腸癌普查計劃,而對於乳癌普查,表示方法仍有爭議性,但至少已呼籲高危一族,例如家族有病史、自己曾患乳癌者,應進行每年一次乳房X光造影普查,這無疑是政府一大進步,我樂於見到。
對於女性而言,或會關心哪些是乳癌高危因素,其實國際間早有標準。來自世界各地,如英、美、澳洲及歐洲等地數十位乳癌專家,包括內、外科及放射腫瘤專科醫生,於2007年的乳癌國際共識會議上,制訂了指引,為女性患乳癌,劃分為四個風險類別,包括平均風險、增加風險、高風險以及極高風險。
(一)平均風險:作為女性,本身已是一個風險因素。到四十歲以上的女性,風險便增加,屬平均風險。而普查方法各國自訂,例如美加澳紐、英國及歐洲,每兩、三年一次普查,由40/45歲開始,到65/69歲不等。
(二)增加風險:早來經、遲收經、多吃高脂食物、少運動、未生過小孩、無餵人奶、收經後服食荷爾蒙補充劑等,都會增加乳癌風險。這類人普查方法與平均風險一樣,其乳癌風險因素,較同齡群高2至5倍。
(三)高風險:佔病人15%。曾有家人患乳癌而非遺傳基因變異、自己患過乳癌、或割過癌前病變細胞、生過成串的乳頭狀瘤、乳腺管或乳腺葉內有癌變或非典型增生、小葉原位癌等。這類人患侵蝕性乳癌機會,較同齡群高5至10倍,除每年要做X光造影,亦可考慮服用藥物預防,例如Tamoxifen或Raloxifene。
(四)極高風險:帶有變異基因者、年輕時做過胸廓電療者(如淋巴癌),雖然例子極少,只有約5%,但乳癌風險極高,較一般人高十倍以上。這類人有兩成以上機會會中招,除了每半年一次X光造影及超聲波外,還要做磁力共振,考慮服藥預防甚至要切除雙乳。
基金會屬下的乳健中心,去年底剛推出「乳癌風險評估」服務,任何年齡的女性,均可透過評估,掌握自己的風險狀況。而中心會提供預防的建議,有需要的個案,會交由義務醫生跟進。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