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轉工的溢價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轉工的溢價 - 李兆波

在97年以後,香港的經濟不如之前,除非你能乘風破浪,在科網熱潮、自由行、地產升浪,以至國企上市的大浪中找到落腳點,否則薪酬不容易有可觀的升幅。從前轉工的規矩是加薪20至30%,現在此情此景並不容易。
朋友剛轉工,加薪尚算滿意,可以逃離以往每天要工作至很晚才回家的情況,只是新公司的文化與舊的不同,上司沒有以往那位能幹,很多事情也一團糟,長工時只是改善了少許,朋友覺得在不久的將來要再轉工。
回望時,可能會發覺當初薪金升幅帶來的溢價未必可以補償新上司帶來的煩惱,可惜在事前很難知悉,因為面試只是很短的時間,通常未來的僱主只會展現美好一面,應徵者不容易了解真實一面,除非有朋友相告。

有能力有機會 也睇負擔

可否轉工?除了視乎當事人的能力外,也要機會。有能力沒有機會,當然轉工不成;有機會沒有能力,也是徒然。還有的是負擔,如果當事人的負擔很重,既要供養父母、子女及在償還按揭,轉工的風險甚高,要小心考慮,不可以只看薪酬的溢價。
有人甘心情願接受薪酬的溢價,當然亦要接受帶來的麻煩。有朋友近年轉工較頻密,每次的薪酬也有不錯的升幅,帶來相關的麻煩也較多,這是代價,是生存方式之一,只是人人不同,有些人不容易面對麻煩及壓力,你想要多些錢,麻煩及壓力便多;少些錢,麻煩及壓力相對較少。最理想的當然是壓力少、薪酬高,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但若是壓力大、薪金低時,你便要快快作打算。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