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銘:意猶未盡 - 劉紹銘

劉紹銘:意猶未盡 - 劉紹銘

小董來信,說五月一日退休了,是「裸退」,專欄也不寫了。接信後若有所失,隨後想到陳之藩先生生前跟古劍通過信,叮囑他:「請不要退休,如前線打仗,因為前線已無幾個兵了。網上攻勢太猛。不久將來,不僅文言大家不懂,白話也不懂。能不退休就不要退。前線吃緊也。」
這是陳先生二○○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發的信,當時古劍是《文學世紀》的編輯,向陳先生約稿,同時告訴他雜誌因經費無着,恐怕無以為繼,自己也因此要「退休」了。陳先生為甚麼這麼着緊要古劍別退休?因為古劍是戰場上的「文化人」,戰友所餘無幾,恐怕要全軍覆沒。
董橋在「陳之藩研討會」上以〈在春風裏〉為題發言,他說陳先生是個怪人,他自己也是個怪人。他們通過上百封的信卻沒有見過面。接着他引了一段陳先生的話:
「我們之一代,弄得這麼不成樣子,因為銳意不讀書,一心想自然,無奈辦不到啊!一點顏色也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不僅天塌地裂不會名狀,就是傷春悲秋也不會形容。」
董先生認為「鍛句鍊字是禮貌」,文字些微失禮之處也不肯放過。「我個人對『便』字向來敏感」,他說:「下筆為文可避則避。『他自小便聰明過人』,這種句子我是堅決不用的,趕緊改為『他從小聰明過人。』『那個小女孩長大便更美了』,這種說法我也覺得是暴殄尤物的罪行,振筆改為『那個女孩子長大了更為明艷。』」
思果先生生前眼見我們的語文江河日下,曾不斷發出「前線告急」的呼號。像他這樣的有心人本來就不多。再說,要像小董那樣着緊替後生「鍛句鍊字」,也不是只有粗通文墨的人做得來的。董橋文章,冷峭、孤僻、幽婉,寫得很辛苦,因為「恨不得字字句句一夜之間都泛起歲月的風采」。
百年前的一本「英漢字典」把"by hook or by crook"解釋為「扭足六壬,用盡八寶」。董先生看出這本所謂「英漢」字典,其實是「英粵」字典,因此所謂「用盡八寶」也就是「扭足六壬」的本意。如此串通hook和crook可見藝高人膽大,教人拍案叫絕!字典的編者是莫文暢。董先生結尾時說:「足見此公鍊字之精」。莫文暢一身武藝,幸得有伯樂老行尊的賞識。
梁實秋在〈退休〉一文說:「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餬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願作的事。…一個人真正的退休之後,門前自然車馬稀。如果已經退休的人而還偶然被認為有剩餘價值,那就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