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拖延十年 造價漲六成

工程拖延十年 造價漲六成

【本報訊】沙中綫工程一波三折,一度因修改路線及兩鐵合併而拖延10年,造價上漲逾六成。現時再因事前環評報告太草率,到施工才發現有大量重要古蹟,勢令工程再受阻。工程師擔心,港鐵會為了趕工而肆意破壞文物。

工程師憂古蹟被破壞

土瓜灣站地盤的環評報告起初只建議就舊聖山附近一帶進行考古工作,到掘出大量文物後,古蹟辦去年底才決定將考古範圍擴大至已開始施工的範圍,結果近日再發掘出另一古井。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出,當初環評報告並無預期地盤內會有如此重大的文化遺址,因而建議較小規模的考古範圍,但港鐵一直採取「搶救式發掘」,為遷就工程而一邊施工、一邊發掘,工程容易對古蹟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理應優先處理現場的所有考古工作,再重新規劃工程,以免對古蹟造成進一步破壞。
政府2002年將沙中綫興建及經營權批予九廣鐵路,預計2008年通車。後來因人口變化,九鐵修改路線,過海段改為將東鐵由紅磡伸延至中環,但計劃又因兩鐵合併而拖延。2010年,港鐵再提出沙中綫新方案,東鐵改為過海至金鐘,但造價由最初380多億增至逾600億元,計劃到前年獲立法會撥款才能動工。預計大圍至紅磡段2018年完工,紅磡至金鐘段2020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