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中綫土瓜灣站地盤再發現宋代古井,令該區考古發現越趨豐富,逐步還原該區的歷史面貌。一直研究九龍城歷史的高添強認為,今次發現或證明九龍城一帶早於宋代已有市集,為來往香港的商船提供補給;他指發現對重建香港歷史十分重要,即使拖延港鐵工程亦值得。
去年底發現第一個古井後,高添強已認為石井起碼為多戶人家提供水源,證明有村落存在;今次再發現同期石井,高認為足證該處地底埋藏了很大範圍的遺址。他指出,自古以來,福建一帶都會有不少船隻前往廣州經商,香港就成為船隻必經之地。
有助重建香港歷史
由於港島以南的航道風浪較大,因此船隻很大可能取道現時的維港,而九龍的港灣就成為很合適的停泊處,讓船隻補給,購買食水、蔬果、繩索等物資,因此他估計九龍城一帶在宋代起已經形成市集。
他舉例指,竹園村和蒲崗村的林姓家族,自宋代起就在區內聚居,他們經營的正是航運生意,可見九龍城有適合的地理條件形成補給港口;沙中綫的考古發現正是為他的理論提供實物證據。他強調研究九龍城的歷史對重塑香港本身的歷史及港人的身份認同都至為重要,「唔好成日話香港以前乜嘢都冇、係個小漁港」。他明白考古工作或對沙中綫工程有影響,但權衡輕重,「就算要拖慢港鐵工程一年,都可以話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