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奇士橙 皮厚味酸北非橙冒充 海關撿5,200個拘4人

假新奇士橙 皮厚味酸
北非橙冒充 海關撿5,200個拘4人

【本報訊】有市民選購名牌新奇士橙以為品質有保證,豈料入口發覺特別酸,結果揭發元朗兩間生果店以廉價北非橙,貼上偽冒標籤冒充正貨新奇士橙出售,牟取3倍暴利。海關事後撿獲5,200個冒牌橙及11.2萬個冒牌標籤,總值約9萬元,拘捕店舖4人。
記者:徐雲庭 馬耀文

今次是香港海關首次偵破生果店出售冒牌橙案件,對上一次是2011年10月破獲以廉價西瓜冒充來自馬來西亞的貴價西瓜。今次被捕的2男2女由19至62歲,包括店舖負責人及3名職員;他們事後獲准保釋候查。

標籤僅得一行條碼

海關是次撿獲的冒牌橙,無論外貌、形狀與正貨新奇士橙無異,市民憑肉眼難以分辨,但貼在橙上的假冒標籤則屬紙質,並只有一行條碼;正貨新奇士橙的標籤則屬膠質,且有兩行條碼。再將橙切開,正貨新奇士橙的橙皮較薄,橙味較甜,而冒牌橙的橙皮則厚三分之一,並且特別酸。
海關版權及商標一般調查組指揮官林由德指出,案中兩間生果店以來貨價每個約1元的北非橙,貼上偽冒標籤後冒充來貨價每個逾3元的新奇士橙,並以4元一個出售,較正貨新奇士每個賣約5元便宜逾兩成,但高於一般非洲橙來價達3倍。為了避免冒牌橙被顧客發現,涉案生果店指明買橙「免揀」。
林指今次撿獲的大批冒牌標籤「拆咗唔耐,用咗唔多」,不排除有冒牌橙已流出市面,但相信數量不多;海關正追查標籤來源,以及這些冒牌標籤有否再分發給其他生果店使用。

元朗兩生果檔被冚

海關是接獲市民舉報,指在元朗一個街市的生果檔口,買了新奇士橙但吃後感覺特別酸,懷疑是冒牌橙。海關事後派員到該店購買了一些懷疑冒牌橙,經與新奇士批發商研究後,懷疑有人造假,於是前日下午採取行動。
海關人員在上址生果店首先發現有人將偽冒標籤貼在橙上,其後又在相隔約6個舖位的另一間生果店,發現有人以同一手法出售懷疑冒牌橙。
行動中,關員在兩店內共撿獲5,200個冒牌橙及11.2萬個冒牌標籤,於是將相關人士拘捕。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士銷售或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市民意見

食得就算

陳先生:
「買橙冇標籤、唔係新奇士都冇所謂,食得過就算。新奇士橙貴得嚟,品質亦未必好太多。」

竟然冒牌

黃先生:
「吓,橙都有冒牌㗎?有印象買過啲新奇士橙,佢嘅標籤濕水會溶,咁可能係冒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