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本土小店被地產霸權逼入橫街小巷再被逼上樓,港人的購物思維也有改變,購物時只會先想到上網「淘寶」。有年輕人為本土新舊小店成立非牟利網上購物平台,讓對方將貨品免費「上架」,將老店帶進新興的網上空間。營運幹事馮嘉儀(Kady)盼平台成為港版淘寶,發揚本土產品,「大家諗住買香港嘢嘅時候,就會上去搵」。
記者:袁柏恩
「以前香港人上網購物意識冇咁強,後來當淘寶進入咗大家生活,大家都習慣性上網搵嘢、買嘢,而我哋觀察到,好似開始唔係咁健康喇」。淘寶的廉價與方便,卻是香港本土產品的敵人,「大家一諗到買嘢,都去淘寶買。其實香港仲有好多特色同進口嘅產品,質量好好,嗰啲係淘寶唔會搵到嘅。」Kady幾乎每年都逛工展會,從前工展會只賣香港貨,現在約半都是內地貨或品牌,「連咁有香港標誌嘅地方,都賣大陸嘢!」
設免費送貨服務
Kady本身從事藝術工作,大學研究篆刻──源遠流長但已沒多少人認識的傳統書法雕刻。她將字體融入藝術品、開班和講解,讓字體以另一種姿態在新時代重生。網上購物平台也是同一個理念。近年不少有心人將小店放到網上宣傳,Kady的小店曾參與龐一鳴的「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行動,發現小店很受港人歡迎,她遂嘗試多行一步,「係店嘅角度,如果多個窗口可直接賣嘢更好」。平台模式參照一般網購流程,取貨地點視乎小店選擇,一般購物滿一定金額便免費送貨,迎合港人購物習慣。
不過,年輕一輩熟悉的購物方式,老店未必習慣。她試過請老店店主拍下貨品照片,結果「鬆郁濛」,惟有出資拍照、撰寫宣傳、放上網。Kady認為,將老店貨品放上網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佢哋想繼續經營,都要接觸時代流行嘅購物趨勢,我哋亦可以了解上一代營運嘅智慧,諗吓仲有乜窗口可以做」。
好心人資助成立
Kady的想法得以成真,除了數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協力設計網頁和撰文外,亦有一名從前趁香港租金便宜創業賺到第一桶金的前輩,出資協助建立平台,「佢好感謝當年嘅環境令佢成功,眼見年輕人一個夢想就被租金扼殺,想幫佢哋一把。」網上平台叫138mall.com.hk,名稱正是這位好心人舊公司名字的諧音,以示感謝。
網上平台本月才正式發佈,有30多間店舖參與,包括本地農場、手工藝店,也有賣糧油雜貨,甚至進口食品批發商。Kady坦言目前尚在起步階段,店舖雖少,但各有故事,長遠當然盼能成為香港的「淘寶網」,「一開始都想淘寶加黃頁嘅方向,香港自家都有寶掏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