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堅的哽咽(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謝志堅的哽咽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謝志堅昨日在記者會上,一度哽咽,說不下去。他事後解釋,那一刻,腦海裏想起了當日接弟弟謝廷駿回家時的畫面;無論他們怎樣撫掃,弟弟就是合上不眼。
2010年8月23日,全香港市民的目光都離不開電視螢光幕。早上大家還以為事件可以和平解決,旅遊巴上的25人最終可以平安回家,但到了晚上,現場卻傳來槍聲。黑夜中,抬出來的是一具具已無反應的身體。
八條寶貴的生命、七位傷者承受的身心煎熬、還有家屬們的錐心泣血。這些,我們都難以想像。1,338個以淚洗面的日子,生還者和家屬為討回公道四出奔走。他們爭取的是apology,但三年零八個月的抗爭,換來的只是對方一句most sorrowful regret。
這些日子以來,難屬尤其是謝家堅持菲方道歉。昨日,特區政府與菲律賓政府達成協議,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但菲方始終沒有正正式式的道歉。謝志堅昨日委婉的說,現在的結果,「未必最圓滿但可以接受」。我從謝志堅的哽咽,聽到太多的無奈。
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考量與外交辭令,是計算是博弈;對家屬來說太沉重太疲累,他們要的只是公義。但我們都明白,生還者和家屬都累了。1,338天以來,幾個平民百姓奔走國家、政府之間,赤手空拳斟酌複雜煩瑣的外交字眼、法律條文和賠償細節,其間經歷多少次失望、憤怒?無論多勉強、多無奈,既然生還者和死者家屬接受協議的結果,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
不過,當作為特首的梁振英侃侃而談他如何成功爭取、感謝國家領導人和外交部的關心和支持,還形容去年APEC是事件轉捩點時,我們卻感到憤怒。
菲律賓海巡人員槍殺台灣漁民洪石城,台灣實施制裁三個月後,菲律賓總統即改變傲慢態度,派特使到台灣,親自向死者家屬道歉賠款,字眼是「深切遺憾及道歉」(deep regret and apology)。台灣用了三個月得到apology,香港用了三年得到regret。菲律賓對待台灣和香港的態度迥異,當中或涉及中、美、菲、台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因素,但歸根究柢,我想起的還是謝志堅曾說過的幾句話:「只有由人民親自選出來的政府,才會認真對人民負責。」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