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穿雲:中國中藥進入豐收期 - 俞亮

博弈穿雲:中國中藥進入豐收期 - 俞亮

科網股昨日趁facebook、蘋果公司公佈業績前炒上。阿里兩隻殼股——文化中國(1060)與中信21(241)亦因阿里延遲上市,而讓市場揣測注資希望增加,觸發短線資金流入相關板塊,單日升幅相當吸引。不過,指數股卻明顯下跌,只因成交偏弱下,資金找機會由近一個月的強勢指數股,流進弱勢科網股。這種博短線炒落後行動難持續,很大機會非科網股轉勢。
自從一眾新經濟股炒至散水之後,投資者難尋找潛力股份。加上市場未見會出現重大重估因素,基金經理變得更短視,趁消息於各個板塊換馬博交數。這種市況難有明顯升勢,但同時昨日跌勢非全面,市場情緒未算太悲觀。目前唔上唔落的市況,與2002年的最大分別,就是目前仍有大批基金為交數而被逼保持角逐興趣。短線來說,相對這批被逼炒股的基金,散戶好處就是轉身夠快,唯一短線作戰空間就是預測基金下輪口味。
藥股升勢延續,未來有望晉身醫藥巨企的中國中藥集團(570)值得關注。目前國藥、原大股東及一名執董已共持有中國中藥71.4%股權,入股及增持價分別為2.8及3.1元,現價較他們入股成本略高,收集有着數,短線先睇4.5元。
中國中藥去年由國務院旗下的國藥集團購入57%絕對控股權,其後再向原大股東及復星醫藥(2196)購入同濟堂權益。目前已共擁500多項中西藥品種和規格生產批文,其中包括60多個獨家生產品種和規格,並有26個獨家產品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目錄,包括骨骼、鼻炎、風濕及腫瘤療藥等。

盈利有望倍增

中國中藥去年營業額約13.9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35.2%,溢利1.98億元,增17.8%,下半年盈利更較上半年增長52%。不過今年才是大躍進的開始,因同濟堂業績去年11月才正式入賬,這方面足令今年盈利大增。彭博綜合預測,今明兩年盈利為4.24億及5.14億港元,分別較去年大增71%及1.1倍。集團現時在內地共有11處產地,擁50多條GMP認證產線,年產顆粒劑8億包、片劑55億片、膠囊劑30億粒、藥酒1,400萬瓶、抗生素及腫瘤藥粉針1億支等。
集團還正積極擴充,其中計劃在佛山興建集研發及生產於一身的總部,另已投得貴州330畝土地建設骨科中藥產地,兩者皆料在2016年落成;近期則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開發三項中藥新藥產品和五項首仿制藥,集中投入心腦血管等老年性疾病用藥研發,應屬國藥集團視其為專科藥物上市旗艦部署,前景秀麗。

俞亮
本欄逢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