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團壟斷扼殺小店生存空間,但環境再苦,小店仍竭力從夾縫鑽出頭來。劉金鳳(Kam)九年前毅然創業,先後從事古典傢俬買賣及禮品包裝,經歷租金不斷上升,最終只能在樓上落腳,「堅持是為一個夢想──一個屬於自己品牌的公司」。
生存靠互相幫忙
Kam九年前放棄酒店市場部工作,創業經營古典傢俬,先後在荃灣城市中心和愉景新城設店。惟約六年前,荃灣生態漸受到自由行旅客影響,其店周遭統統轉為地產店及連鎖店。眼見收入幾乎全被租金與工資蠶食,她又無意迎合自由行,決意再轉型,「我唔鍾意做成行成市嘅嘢,多人做嘅嘢我唔做嘅!我要有我嘅獨特性!」
這次她在旺角一商廈單位落腳,單位細,遂轉做專業禮品包裝,又鑽研花藝設計及意大利拼貼藝術,終重新建立自己品牌,「轉型做自己想做嘅事,亦將份熱誠帶畀啲客」。公司或散客來訂,她親自設計包裝,放入禮品包的紅酒、曲奇,會先試味道才揀選。打出名堂後,Kam不忘其他新店,會向客戶推薦香港代理商和小店的酒、曲奇等,「生存好難,一定要靠互相幫忙!」Kam的Joyful Collection是138mall的小店之一。
至於138mall名單上出現進口食品批發商,同樣有其故事。138mall營運幹事馮嘉儀稱,起初也沒想過批發商受到影響,但原來他們一般只經營少量貨種,近年與大商場商討上架時,往往被索取高昂的上架費等。平台遂讓他們免費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