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裝舉世知名,輸出的美學與經典,教世人趨之若鶩。Christian Dior、Coco Chanel、Yves Saint Laurent位位都是時裝大師,他們的原創性及高質素,即使人走了,影響力至今仍在。秉承着工藝細節、堅持原創性、追求出品質素,這一切……教你不只懂得在香榭麗舍大道或廣東道搜羅真品,也知道何謂法式品牌的真諦。
記者:雷福財
部份圖片由相關品牌提供
Chanel蘇格蘭針織 時裝大解放
香奈兒魅力風靡老中青女士,不論是1955年開始的經典2.55 Chain Bag或是近季的BOY Chanel手袋,也能列入女士們的dream bags名單。上世紀20年代起,Coco Chanel的時裝哲學主張運用簡單線條,不喜歡過多裝飾,尤其看不起那些穿上束帶、使臀部腿部以致身體各處也受服裝所限的女士。Coco Chanel愛打破常規,將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她生前愛穿毛衣及開襟式外套,這也令Chanel更講究其針織品的用料及來源,其後接任品牌的老佛爺Karl Lagerfeld也表示,針織衣很容易穿着,甚麼都能搭配。如此一來,它的秘密及命脈便落在針織廠之上。
1903年Walter Barrie及Robert Kersel合夥創立Barrie針織廠。這座落於蘇格蘭哈維克(Hawick)小鎮的廠房是當地知名廠房之一(過往也曾為Hermès生產服飾),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曾開發開襟式外套及毛衣,與Coco Chanel攜手帶起一股針織風。Barrie也成為了Chanel在過去25年指定合作的針織工作坊,2012年更直接被收歸旗下。Barrie堅持選用蒙古山羊腹部的毛,剪毛後,經過纖長潔白及由蘇格蘭羊毛專家染製和紡織成線,才把毛線送到Barrie針織廠進行編織。每件成衣製成前也須經過多達40個步驟,再由工匠人手剪裁和縫製才能完成。
Chanel針織成衣製作
Hermès馬鞍針步 巧製Birkin
以馬具及各式皮革起家的Hermès,應該不會想像到177年後品牌推出的手袋Birkin及Kelly bag,持續成為世界各地名緩淑女的心頭好。其創辦人Thierry Hermès起初是以馬具產品創業,其後隨着汽車的普遍,也逐漸將產品及其手做工藝轉移至手袋、服飾、絲巾、旅行箱及傢俬之上,皮革的種類遍及水牛皮、小牛皮、羊皮、鱷魚皮、box calfskin、swift calfskin等。
當中最享負盛名的絕技是馬鞍針步(saddle stitch),此百多年前的人手穿針法是用兩支鈍針在左右兩邊同時縫合皮革,好處是即使其中一線車線時斷開,亦能將兩幅皮革緊緊貼着,同時令針線的堅韌度大大提高。每條車線也用上法國linen mouliné ,事前須先做上一層蜜蠟,作用是防水及加強穩固度、耐用性。針線數量視乎產品大小及皮革類型,通常每吋內可縫5至14針。完成車線步驟後,工匠會以槌子輕輕將線打入,防止外露。最後用沙紙磨平、染色、封蠟及磨光皮革,這繁複的人手工藝,便是各類Birkin及Kelly手袋的基本做法。不論是馬鞍或手袋,每名工匠不以分工來做,而是一手一腳由零做到完成為止。時至今天,Hermès仍在巴黎總店Faubourg Saint-Honoré 內保留着馬鞍工作室,以將這份法式手藝傳承下去。難怪向來無寶不落的LVMH(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多年來也想全面收購這門家族生意。
Hermès馬鞍製作
Chaumet 30人團隊 打造皇室珠寶
時裝以外,珠寶落在法國人手上,也能成就一份華麗高貴感。除了眾所周知的Cartier外,另一皇室超級珠寶品牌Chaumet也有着顯赫歷史。1780年由Marie-Étienne Nitot創立,很快便成為拿破崙的御用珠寶匠;1802年為拿破崙設計了御用佩劍,還把當時最大的鑽石(140卡)鑲嵌在劍上,其後更為他鑄造皇冠,也為品牌打下「珠寶皇冠」的外號,234年間已為各歐洲皇室和貴族家族製作了1,500多個冠冕。作為品牌的珠寶工作坊──巴黎凡登廣場12號內,現任工作坊繼任人兼總監Jacques Combes,在Chaumet工作已有35年,繼續與其不足30位珠寶技師、鑲嵌技師和打磨技師工藝團隊,設計出皇冠以外的首飾及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