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今天(周三)抵達日本,展開亞洲四國之行的行程。奧巴馬此行旨在向美國的亞洲盟友保證,他重返亞洲再平衡的政策不是空口說白話。不過奧巴馬要助盟友抗衡中國,又要避免觸怒中國,兼且面對國內外眾多問題拖後腿,令人質疑他是否有心有力,還是勢將再留下一個爛攤子。
奧巴馬五年前上台時,曾自封美國「首位太平洋總統」,聲言將美國全球戰略「再平衡」,把軍事、經濟和外交重心轉到崛起中的亞洲。為此美國已開始在澳洲部署海軍陸戰隊,在新加坡部署新式近岸戰鬥艦,承諾2017年前向日本增派兩艘神盾級驅逐艦,並展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貿易談判。
新協議再使用菲軍事基地
外界認為他在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八日行程,有兩大目標,第一是再次肯定重返亞洲政策,第二是為停滯不前的TPP談判注入新動力。奧巴馬料下周一將宣佈與菲律賓達成協議,讓美國軍機戰艦再次可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但與日本的TPP談判衝不破開放汽車和農業市場的障礙,日本表明不會有突破。
奧巴馬去年底因為要處理聯邦政府停擺問題,取消訪問亞洲,令外界關注他重視亞洲的姿態有多大誠意。這次他應日本要求,將訪日升級為國事訪問,令他成為自1996年來首位國事訪日的美國總統。此行也是1966年以來首次有在任美國總統訪問大馬,可算給足面子。日本防衞大學教授神谷萬象表示,在日本同受中國和北韓威脅之際,奧巴馬高姿態到訪「不單對日本人心理很重要,給中國和北韓的印象也是」。
不過奧巴馬無力阻止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令亞洲盟國對他有新的懷疑。菲律賓政治分析家卡席普(Ramon Casiple)說:「口講容易,美國盟友想知道當局勢到了不可逆轉的臨界點時,會得到甚麼幫助。」日本希望奧巴馬此行表明如中日為釣魚台發生衝突,美國會提供直接軍事支持,菲律賓也想他在南海主權爭議有類似表態。
不過美國在這方面表態一直含糊不清,稱在主權爭議問題持中立立場,但反對武力改變現狀。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jamin Rhodes)表明:「區內國家希望美國到來成穩定力量,但他們同時也不想美中關係緊張。」
美難兼顧多個火頭 北京更強硬
最近的烏克蘭危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是奧巴馬雖有心重返亞洲,但經常要優先處理其他地區爆發的危機。不少美國官員和專家認為,中國可能因此認為美國無力兼顧多個火頭,在主權爭議會採取更強硬行動。旅美中國學者裴敏欣說:「如果美俄關係走下坡,中國會輕鬆些。美國不能同時對俄羅斯和中國強硬。」
另一個問題是奧巴馬是否志大才疏。布魯金斯研究所亞洲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說:「這次奧巴馬訪問的國家,一定會緊盯他對安保承諾是否有心和有謀略,即是有沒有能力判斷和管理好眾多問題,去訂立可達成的目標和有好策略完成。」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