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莫耶斯,我會留在愛華頓。」有朋友說:「莫耶斯不但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是低估了曼聯的downside risk。」記得當日費格遜榮休,已經有人指出,或者他已經見到球隊高峯已過,未來只有走下坡的路。
投機分析,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斷,低估了輸錢的風險。有人曾經訪問過各大小投機者,要被訪者評估自己的投機能力水平;假如五分是等於平庸,結果絕大多數人都說自己是高於平均。換言之,積極參與競賽的人,大多高估自己的能力。再進一步說,要是費格遜真的看穿了曼聯過了頂峯的事實,那反而說明了這位傳奇領隊的眼光真的獨到。我更相信,球員實力和策略,只是勝負的一部份,其餘在人為能力可以控制以外的因素,對賽果的影響,一般被低估。
現在對曼迷來說,更逼切的問題是誰可以重振曼聯。有人說莫耶斯執掌曼聯的日子當中,基本上每場的安排和哲學,都沒有共通性,反映這位教練根本不熟悉球隊。不過,人家近距離觀察,資訊總比我們做觀眾的多吧?要是他沒有執掌曼聯的能力和資格,除了在內部升遷,就別無他法。然而,要是球員教練一定要由內部升遷,那麼費格遜是否老早就要安排繼任人選?企業高層要有兩手準備,是常識吧?一家公司不可能沒有了誰不能運作下去,但又不可以多了一個人不見得有何得着,這是管理學不解的矛盾,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
另一個有趣問題是,為甚麼管理層要在這個時候才動手?早點決定,或許改寫今年打不進歐聯的恥辱?我反而相信其實只要賽果不太難堪,班主應該會體諒。但事到如今,班主不出手,恐怕會立下壞先例,人人都不用問責,所以教練合約一定要解,否則後患更大。如此觀之,下個出掌曼聯的教練,壓力更大。這也是為何當企業一開始易帥,就像容易繼續亂下去,直到奇蹟出現。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