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藝術 價低有優勢

東南亞藝術 價低有優勢

【本報訊】收藏藝術品最重要的對藝術的了解與喜愛,但專家坦言「升值是bonus」,而東南亞藝術在拍賣場上屬年輕的一類,價低反而是其優勢,未來仍有可觀的成長空間。

25%成交價10萬元之內

剛過去的蘇富比春拍上拍171件東南亞藝術拍品,約四分之一的成交價都在10萬元以內,其中最令部門主管莫錦川驚喜的,是馬來西亞畫家Awang Damit Ahmad的抽象畫《向北:萬物始於寂靜》,首次登上拍賣場,就拍出43.75萬港元的成交價。他說,以往競投者對抽象畫的接受程度較低,今次成績反映市場日趨成熟。
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陳秀玉(圖)則力陳,北美華人藝術家的作品長期被低估,以民國時期、第一代旅美的朱沅芷為例,同輩旅法的常玉、徐悲鴻及吳冠中,作品已數以千萬元、億元計,朱沅芷於春拍中的《自畫像》暫時只為748萬港元。但朱沅芷把屬時代特色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風格發展得很好,價低只因受五十年代內地抗美援朝的主張影響。華人西畫備受追捧,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