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自製荒謬報告 撐改建酒店附屬公司評估排污量 86間房只計14員工

和黃自製荒謬報告 撐改建酒店
附屬公司評估排污量 86間房只計14員工

【本報訊】發展商和黃去年底向城規會申請,將旗下紅磡灣中心辦公室改建為酒店,並透過多份評估報告力陳改建後人流與目前無異。和黃上月底在居民強烈反對下撤回申請,但《蘋果》發現,為項目進行排污系統影響評估的顧問公司,為和黃及長實的附屬公司。該份和黃「自製」的顧問報告,在評估改建後有86間房的酒店時,竟只計算14人的排污量,被居民炮轟內容荒謬及黑箱作業。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出,現時城規制度有嚴重漏洞。

記者:袁柏恩

紅磡灣中心是和黃旗下屋苑,其中G、H及J座的地下、1樓及2樓,多年來出租作辦公室。和黃於上年12月底,由子公司Hunghom Bay Commercial Investments Limited提出申請,將上址改建為小型酒店,提供86間客房,涉3.71萬平方呎。

和黃申請將紅磡灣中心其中三座的地下、1樓及2樓改建為酒店。黎樹雄攝

兩公司高層重叠

其中排污評估報告,由達威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撰寫。記者查閱公司註冊紀錄,發現達威董事包括和黃執董甘慶林、和黃地產董事總經理周偉淦、副董事總經理徐建東、長實執董葉德銓、鍾慎強等多名長和系高層,達威秘書亦由和黃法律總監兼公司秘書施熙德擔任。而達威惟一股東Masterland Investment,根據一份和黃系內公司的公告列明,Masterland為「和黃之附屬公司,或直接或間接由和黃及長實共同控制」。另外,達威約半董事均與Hunghom Bay Commercial Investments Limited重叠,地址則同為和黃集團地址。
達威提交的評估報告只有兩頁紙,內容既簡單又荒謬。報告指原辦公室有268名員工,根據商業用途的方程式推算,高峯期污水流量為每秒1.5公升,平均為每秒0.25公升。不過,當報告評估改建酒店後的污水流量時,則只計算酒店員工14人,然後按酒店用途的方程式算出高峯期污水流量為每秒1.44公升,平均為每秒0.24公升,完全沒有計算日後86間房的住客排污量。報告結論是改建後的污水流量與目前相若,認為即使做酒店也不會對現有污水系統構成額外影響。

和黃申請使用紅磡灣中心旁的露天停車場,用作停泊旅遊巴。

原辦公室樓面,三層均由國際公司ATICO租用,據悉已租用上址多年,記者上周到場所見,工人正忙於搬遷。本身為住宅業主的紅磡居民關注組發言人盧振忠認為,由和黃關連公司進行評估的做法荒謬,「當中會唔會有一啲不盡不實嘅評估呢?為着呢個project都會考慮居民對排水嘅關注,或者純粹 為佢公司要做得成呢次改建,而去做唔係真實嘅評估呢?」

盧振忠亦質疑,另一份交通影響評估也低估了欲改建位置旁寶來街的交通流量。城規會文件顯示,該評估由LLA顧問負責。LLA引述去年8月6日的實地考察,早上繁忙時間即9時前,每小時只有四至五輛的士停泊,下午每小時平均只有兩至三輛車,「你睇呢度車來車往,佢就講到呢度好似荒山野嶺咁!」記者訪問當日下午約4時,半小時內一直有三輛貨車停泊在路邊,並不時有校巴及私家車經過或上落客,而報告中指下午4至5時,只有兩輛小型客貨車。

團體轟不盡不實

雖然和黃已撤銷申請,但盧擔心和黃會或再以不盡不實的顧問報告捲土重來,「我相信如果再有任何報告,佢應該要外聘一啲專業同有好好名聲嘅顧問公司,如果唔係我相信居民都一樣會質疑,到底係咪有黑箱作業。」和黃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和黃顧問報告荒謬之處

自製報告︰
採用和黃及長實合資的子公司為項目進行排污評估,推測酒店落成後的人口僅14人,污水流量低於辦公室用途,無計及旅客污水流量

低估流量︰
引述去年實地考察,指早上繁忙時間即9時前,每小時只有4至5輛的士停泊,下午每小時平均只有2至3輛車。但記者於某周三下午約4時,半小時內有3輛貨車長期停泊在路邊,不時有校巴及私家車經過或上落客

前後矛盾︰
第一份計劃書提及,不需預計旅遊巴停泊,亦毋須停車場,因該酒店主力接待自由行。但第二次補充資料,則申請將屋苑旁的露天停車場改建,用於停泊旅遊巴、客貨車及的士

資料來源:紅磡灣中心居民及城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