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丈夫為港人的內地孕婦現時只可在私家醫院登記分娩,但昨有傳媒報道指,因應本地出生人數下跌,醫管局正研究如瑪麗和東區醫院等分娩個案較少的公立醫院,明年是否有空間接收單非孕婦。
食衞局指暫無計劃
據報道,醫管局由婦產科和兒科醫生組成的專責小組將開會討論重收單非,預料今年6月有結果,考慮因素包括公立醫院婦產科的醫護人員人手、下半年和明年的分娩人數,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能否應付服務需求。
自政府去年開始實行零雙非政策後,公院只接受本地孕婦登記分娩,私院則仍接受單非登記。去年約有3.7萬名嬰兒於公院出生,較前年的數字減少約17%。
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表示,單非孕婦的數字已由8,000至9,000人,跌至4,000多人,部份公院的婦產科可研究是否有能力接收這些個案。實施零雙非政策前,單非孕婦到公院分娩須繳付非港人的費用,即3.9萬元。張認為政府必須慎重考慮,公院一旦重收單非孕婦,應否繼續收取非港人費用,因這將牽涉很多醫療服務以外的問題。
對於非本地孕婦安排,醫管局發言人只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食衞局則指,目前無計劃更改非本地孕婦在港的分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