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嶼山五大禪林中,以鹿湖歷史最悠久,鹿湖精舍的歷史更可追溯到清朝光緒九年,現時由年邁耳聾的釋妙慧法師堅守,日常生活靠年逾七旬葉姑娘照顧。葉姑娘指近年屢受鄰近售賣骨灰龕的延慶寺滋擾,對方在鹿湖精舍地皮放置巨型觀音像和牌匾霸地,手執地契的鹿湖精舍兩次報警仍不得要領。有保育團體呼籲政府在當地成立文化保育區。
鄰近寺廟變龕場
相傳鹿湖因經常有麋鹿(黃麖)出沒而得名,當地有38間靜室,鹿湖精舍逾130年歷史,全盛時期有近百人居住。鹿湖隨着住持法師離世和地政署在90年代完成修路,發展商近年收購延慶寺等多間寺廟,大賣骨灰龕位。記者要求入寺參觀,未見出家人修行。負責人不斷向記者推銷龕位,每個售5萬至30萬元,又指已故藝人梁醒波亦有買位。
釋妙慧法師在鹿湖精舍修行逾半個世紀,照顧法師起居的葉姑娘指,很多古廟已被發展商收購,她和法師堅拒將地皮賣予發展商,未來或以託管方式保存寺廟。當地土生土長的陸婆婆指,近年鹿湖治安轉差,寺廟多有偷竊,不復當年安寧。
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成員謝世傑曾協助港大進行鹿湖口述歷史計劃,他批評地產商借佛教文化氣息謀利,促請政府將鹿湖和羗山等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或成立文化保育區,傳承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