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4年首季香港的新股宗數及集資金額創下首季歷史新高,展望未來三季,失去阿里巴巴、屈臣氏、中信集團等多隻巨無霸新股,加上受政策改變及憂慮加息等不明朗因素影響,香港要重奪全球新股一哥位置幾近無望,但傳聞至少有50隻新股已入表申請上市,預期第二季將由中型股接力,集資額有機會按季再多三成。
記者:石永樂 吳永強 董曉沂 馮健鏗
年初在科技、物流股勁炒帶動下,首季頭兩個月股市十分暢旺,加上電能(006)分拆港燈(2638)及哈爾濱銀行(6138)兩隻大型新股撐場,令本港今年首季共有23宗新股上市,集資高達460億元,以集資額計,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紐約及倫敦,除了新股數目及集資金額創下首季歷史新高,期內夜場股MAGNUM(2080)公開招股接獲10.46萬份申請,超購3,558.2倍,取代米蘭站(1150)成為超購王。
此外,季內的惠生國際(1340)、米格國際(1247)及老恒和(2226)都獲得過千倍超購,反映首季新股市場的火熱。
趕新例前入表申請上市
踏入3月,市場陸續爆出負面消息,政策上有美國調整量寬政策及內地收緊信貸,個股方面,先是阿里巴巴公佈啟動美國上市,接着和黃(013)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權益,同時宣佈延後上市計劃,及後中信集團宣佈向中信泰富(267)注資,取代原來整體上市大計,香港頓失三大巨無霸新股,除重奪全球新股一哥位置無望之外,加上新股上市申請披露新例在4月1日實施,預期提高新股申請上市的難度,市場一度憂慮香港會跌出三甲之外。
不過,正正因為4月1日實施新例,反而促使大量新股於新例實施前交表申請上市。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兼香港資本市場主管陳清珠表示,「首季已有50間公司入表申請上市,大部份會在二、三季上市。」她表示,第二季已經有集資額逾300億元的萬洲國際(288),保守估計次季本港新股總集資額超過600億元,較第一季再多30.4%。國泰君安(1788)執行董事王冬青亦認為新例對新股上市數目的影響不大,料新股市場的活躍程度與去年相若,「估計都維持到去年約80多間的新股上市。」
全年集資額料逾2,000億
展望全年,本港新股市場飽受外圍因素困擾,但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仍然預期,今年全港會有85至100隻新股上市,當中或包括3至4宗大型新股及2至3宗城市商業及農業銀行,但由於失去三隻珍寶股,預料今年集資額可能只達原來預測的下限,集資額料1,700至2,100億元(2013年為1,689億元);陳清珠亦料,全年香港新股集資額可超過2,000億元,有機會保住全球新股市場二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