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法國餐,總讓人想起fine dining無以名狀的高貴魅力。但今時不同往日,近年越來越流行走平易近人路線的bouchon或bistro(同為小酒館),就連今年的Le French May都以里昂的bouchon為主題!香港唯一以bouchon掛帥的餐廳Bouchon Bistro Francais的總廚Taran Chadha說得妙,若說高級法國菜是嘉芙蓮丹露的高貴,bouchon更像《天使愛美麗》中柯德莉塔圖這樣的鄰家女孩,更容易讓人着迷。
拜倒於高級餐廳的風采外,亦能沉醉於小酒館的悠閒。Why not?
記者:謝翠玲
攝影:劉永發、陳國良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人總以為巴黎是美食天堂,但法國人心目中的「美食之都」是東部城市里昂(Lyon)。繼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當地,今年Le French May的美食焦點Le French GourMay也以里昂作主題。當地的傳統菜很多以肉食為主,肉丸湯、肉腸、還有法式熏大腸、豬腳和紅酒燉雞等,有人笑說那兒是「食肉獸」的天堂。里昂有數不清的餐廳,然而最地道的就是bouchon。Bouchon跟巴黎的bistro相近。柔和的燈光,輕鬆的音樂,來一杯紅酒跟三五知己小酌一下,再看看牆上餐牌可有當天的心水。在bouchon這種小酒館用餐,不用顧慮衣服夠不夠得體,笑得會不會太大聲;其實,很多法國人不會每天隆重地吃一餐飯,寧可輕輕鬆鬆喝酒吹水。
像媽媽做的菜
在中環伊利近街有一間Bouchon Bistro Francais,又bouchon又bistro,會不會太叠床架屋?總廚Taran Chadha卻氣定神閒指出Bouchon有兩個意思──「里昂的小酒館叫bouchon,可是這字還有別的意思,就是這個。」他指着桌上一支紅酒的頂端,原來bouchon又指酒塞,引伸開來,也順理成章成了「小酒館」的別義。總廚Taran Chadha在香港和美國學廚時師承多個法國廚師,加上在法國的遊歷,他也漸分辨出bouchon和bistro之差。「如果真的要分,里昂的bouchon食物較傳統而不花巧,就像是媽媽做的食物,而且很美味。巴黎的bistro風格差別較大,菜式或會有點fusion風格,賣相未如fine dining般華麗,但也有高雅的賣相。bouchon是里昂獨有的;而bistro則到處都是。」
Taran Chadha用了一個顯淺的比喻來介紹bouchon,「這種小酒館對本地人來說是普遍的家常食店,就跟香港人喜歡的茶餐廳差不多,可以隨時去,隨時大吃大喝,沒有拘束。那些小酒館有各自的風格,有力圖接近平民口味的,也有死守傳統的,其實隨便進一間也不會太差。」在里昂,甚至有類似米芝蓮的星級評選,自1997年起,當地人Pierre Grison和他的協會為保持bouchon良好聲譽,每年都會評選約20間正規bouchon,被表揚的bouchon門口會有貼紙以示是Les Authentiques Bouchons Lyonnais(里昂正宗的bouchon)。
里昂風情
Le French GourMay特別套餐每位$388,連羅納河谷區紅酒每位$538
Bouchon Bistro Francais
地址:中環伊利近街49號
在地佳釀配在地食材
不論是身處小酒館還是高級餐廳,跟法國人餐聚,餐桌上不能沒有酒。同一道理,當全世界人將盛產紅酒的焦點放在波爾多或勃艮第時,里昂人更鍾情鄰近里昂的羅納河谷(Rhône Valley)。羅納河谷位於法國東南部,是法國第二大的法定產酒區,該地區是半大陸性氣候,可以種的葡萄品種繁多,種出最好的是Grenache Noir、Syrah和Mourvedre,其釀出來的酒味道濃郁芳香又帶點辛辣。其實,在酒配菜(wine pairing)的原則中,Local Wine Local Dishes是一個更好的配搭,只因食材的風土和氣候生產條件都相像,更容易相互帶出彼此的微妙關係;怪不得今年Le French GourMay羅納河谷酒也是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