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有失】
新保薦人監管「辣招」於去年10月正式生效,大幅收緊對保薦人的要求。有投行界人士指出,辣招令保薦人處理上市個案時變得謹慎,或會拖慢,甚至減少今年新股上市。
近年新股的質素參差,上市後極速「爆煲」的情況越來越多。證監會早於前年已落實加強對保薦人監管,並於去年10月正式實施,當中包括要求保薦人需於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前兩個月被委任及保薦人不可過份依賴專家報告等。
新股保薦人料更謹慎
國泰君安(1788)執行董事王冬青認為,在加強保薦人監管後,保薦人的工作量有上升,亦令準備新股上市的時間更長。他表示新例亦促使保薦人更小心挑選客戶,「特別是對細行的影響會較大。」
本月初,投行界戲稱為「點名及羞辱」(name and shame)的「留案底」制度亦實行。港交所(388)會對所有未符合要求的上市申請版本「打回頭」,涉事的保薦人及公司名字亦會被刊登於網上,終身「留案底」。
有投行人士表示,在去年新例實施後,保薦人仍處熟習階段,處理上市工作已較保守,現時再實行「留案底」制,或會進一步拖慢新股上市。他表示,「對保薦人加強規管後,大家都花多咗時間處理上市。而啱啱有埋『留案底』制度後,無保薦人想第一個被留名,相信大家會做得更小心。我估計會影響到新股上市申請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