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展望】
市場近期對美股的走勢看法迥異,雖然多隻於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股以及生化股這類去年至今一直爆升的動力股,近期出現調整及洗倉是不爭的事實,但部份人士憧憬去季業績理想,認為資金短線會回流至傳統實力股份,故相信美股升市仍未完結。
雖然美股個別股份近期跌幅較大,但大市由年初至今計,跌幅其實不算多。跌勢最急的納斯達克指數至今下跌約4%,較穩健的標普500指數,跌幅更加僅為1.8%。
科技股中長線看好
不過,市場短期內仍然擔心美股會否泡沫化,特別是生物科技及科網股的憧憬是否太理想,成為了市場調整的重心。例如,亞馬遜今年以來股價跌幅已達兩成,但市盈率仍高達560倍,對於這類買前景而非買實業的科技股,股價上落與人心是否虛怯更有關。
同屬動力股的生化股亦一樣,今年以來美國IPO的企業中,75%是盈利基礎欠佳甚至蝕錢,而新上市的公司中有近半屬於生化企業,故納指跌勢較急並不出奇,美股泡沫爆破之說暫未成立。
短線調整 紓緩過熱
但話分兩頭,上述具有趨勢性但投機性強的股票,已成為淡友狙擊的目標,目前代表科技股的納指,以及代表中小企的羅素2000指數近日都跌穿100日線,呈現較弱的走勢。但從中長線走勢來看,上述股份仍具有增長前景,故目前形勢仍屬於利好,較偏向高位整固的走勢。
相比之下,代表重磅股的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則呈現較穩健的走勢,雖然兩指數間中有高位震盪,但是又幾次都及時回穩。
從美國經濟基本面來看,近月採購經理指數(PMI)表現都穩健,產能應用率持續上升,非農業就業人數穩定增長,失業率亦下跌。
由於經濟緩步復蘇,加上聯儲局持續退市之餘,局方亦表示未會急於加息,故美國經濟仍然處持續回暖階段。
踏入第二季之初,最能影響大市走勢的是業績期開始後,各企業業績表現如何。受到嚴寒氣候影響,首季公佈業績的111家企業中,有84%已先發盈警,而市場亦作出了較為保守的預測,但捱過這段陣痛後,短線調整會有助紓緩股市過熱的壓力,美股泡沫化之說或會淡化。
不過,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近日再向投資者警告,指今次美股跌勢會比1987年股災時更慘烈,未來12個月內,有很大的風險出現類似當年的股市崩潰。
跌市的主要因素是儲局為市況帶來隱憂,當局對利率政策的含糊,只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預計標指最多會跌三成,為投資者提供審慎入市的理由。